最新网址:www.qiqixs.info
正文卷 第一千零四十二章是意外,也是必然
我的系统不正经 本章字数:2621 我的系统不正经txt下载
看着眼前的天青色三足洗,陈文哲就好像是看到了当年的严和。
不说其他,只是他制作出来的这瓷器的釉质,就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釉质如玉,肯定跟玛瑙入釉相关。
通过回溯,陈文哲能确定,汝窑的釉面、釉色如此细腻, 都是因为釉中加入了玛瑙粉末。
但是,玛瑙入釉却跟釉色和釉色的变化好像没有关系?
玛瑙入釉,可以让釉面晶莹如玉,但是却不能呈现出天青色?
还有,现代的研究表明,特别是用最新的化验报告显示,尽管玛瑙粉末与釉内的主要矿物互不排斥,却无助于成色的改变或提升。
当然,这个信息,对于矢志重现汝窑的艺术家,固然是一大打击,对于存世汝窑的珍贵价值却是一次肯定。
因为连这唯一可能破解汝窑秘方的线索也断了,这项文化遗产也就更形稀罕!
看到这里,陈文哲已经笑了嘴角抽筋,这里面绝对有问题。
玛瑙入釉的作用,肯定存在争议。
当然,这汝窑瓷的制作难度越高,他越是高兴,这样他仿制起来才会越有成就感!
“这里面的坑,实在是太多了!”
陈文哲发现能学的东西,实在是太多。
只要是现代人弄个不明白,感觉是坑的地方,都是他值得学习的。
感觉收获肯定不会少,他干脆找了个舒服的地方,半躺着,眯着眼睛, 心神完全沉入了回溯当中。
“火照?”刚才他就在看汝窑瓷的烧制过程, 所以,他看到的肯定是一座窑炉!
而观察窑炉,肯定要提到一个特殊的名词:火照!
这个词他听说过,南宋蒋祈所著《陶记》,是目前可追溯到的最早记载宋代制瓷工艺技术的文献。
关于窑炉、制瓷原料和“火照”等内容,在《陶记》中都有记载。
仔细查看,陈文哲立即高兴起来,满满的都是干货啊!
这一次,他没有先制胚,而是先看了宋代的窑炉和烧窑技术。
火照又称“试片“,是用来测定窑内温度的。
宋窑的火照是利用碗坯改做的,上平下尖,大体呈5形。
下部尖端插入满砂粒的匣钵内,匣钵放于窑膛中,在观火孔里可以看到。
火照上端有圆孔,当窑工测定窑内温度时,用长钩伸入观火孔,将火照从匣钵里钩出。
每烧一窑要验火照数次, 每验一次,就钩出一個火照。
火照都上半截釉,只能使用一次。
烧制瓷器时,火照插座放置在窑床前端靠近窑门处,以便在烧制过程中窑工可以用长钩深入观火孔,穿过火照中间的小孔,将试片勾出查看,判断窑内温度和釉的成色。
陈文哲一边看,一边对照自己积累的知识。
他现在对于汝瓷的烧制,已经十分了解,原来也有很多积累。
要知道仿制汝瓷,可不是那么简单,所以,很多古人都有这方面的研究。
其中一个大类就是制胚,而制胚就不得不提到陶车。
陶车就是陶瓷制品成形机械,亦称陶钧、辘轳、转轮。
我国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已出土有使用陶车成型的陶器。
陶车由木盘和机局构成,并配有竹杖和车架。
整个陶车已基本落于地下,仅木盘略高于地面20cm 左右,机局不可见。
车架呈四方形,由木棍组成,套在木盘的四周,车架高出木盘一定距离。
拉坯工匠坐在车架一边,面向木盘,两腿分别放置在车架两侧的木棍上。
拉坯工匠与陶车及其运动之间,形成良好的空间状态,手臂活动区域广而灵活,无论是用竹杖拨车使其旋转还是拉制坯体,均可最大限度发挥臂力与指力。
并且两膝可以顶住两肘,能稳定手臂,可防止由于手臂抖动而出现的坯体不规整。
与拉坯陶车相比,利坯陶车位于地面以上,木盘较小,机局可见。
这便于工匠们坐着,或站着绘画与施釉。
机局应由直木轴、轴顶帽、荡箍和木杆组成。
宋代的陶车,应该跟后世,特别是元明时期没有多大差别。
宋代的陶车陈文哲没有见到过,但是他却知道明代的陶车,也清楚怎么用。
至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陶埏》篇专门介绍了古代瓷器的生产过程,对制瓷工具和设备进行了介绍。
有“试土寻泥之后,仍制陶车旋盘。工夫精熟者视器大小掐泥,不甚增多少,两人扶泥旋转,一捏而就。”的记述。
《天工开物.陶埏》篇就详细记载了,古代使用陶车成型的方法。
当然,说这些不是陈文哲想要学习古代陶车的使用方法,而是因为他看到的那位三足洗的作者严和,居然对陶车十分有研究。
这些其实也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在作出这件精品汝窑三足洗之后,居然还总结经验,写了一本《制瓷图谱汇解》。
陈文哲确定,他肯定从来没有听说过这本书。
不用说,这本书就算是在宋代出版过,也肯定失传了。
制作出汝官窑精品瓷器,严和的技艺已经达到巅峰。
像他这样的大师级匠人,著书立说好像也不是多么奇怪。
再说,宋代社会风气、文化交流,也算是比较开明。
严和出自制瓷世家,积累足够,加上成功让汝窑从民窑跨越到了官窑,自然有资格著书立说。
看到这里,陈文哲自然是对于这本《制瓷图谱汇解》更加感兴趣。
烧制一件精品汝瓷很重要,但是一位汝瓷大师的著作,好像更加重要。
幸亏现在陈文哲的作弊手段升级了,很多涉及到这件汝窑三足洗的历史片段,就算没有这件瓷器参与,也可以让他看到全貌。
所以,陈文哲只要想,就可以看到了这本《制瓷图谱汇解》,而且是全本。
没想到,这本书开篇就记录了汝窑从民窑怎么变为官窑的。
这也可以说是严和一家辉煌的开始,他自然要记录下来!
也是在这时,陈文哲才确定,传说很多都很夸张,不可尽信。
比如之前的殉窑传说,就是假的,因为人家严和烧制天青色根本就没有太大难度,也不会为难!
可以说,汝窑从民窑变为官窑,是意外,也是必然!
7017k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info/txt/xiazai177527.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info/177527/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info/book/177527.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一千零四十二章是意外,也是必然)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疯神狂想谢谢您的支持!!
不说其他,只是他制作出来的这瓷器的釉质,就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釉质如玉,肯定跟玛瑙入釉相关。
通过回溯,陈文哲能确定,汝窑的釉面、釉色如此细腻, 都是因为釉中加入了玛瑙粉末。
但是,玛瑙入釉却跟釉色和釉色的变化好像没有关系?
玛瑙入釉,可以让釉面晶莹如玉,但是却不能呈现出天青色?
还有,现代的研究表明,特别是用最新的化验报告显示,尽管玛瑙粉末与釉内的主要矿物互不排斥,却无助于成色的改变或提升。
当然,这个信息,对于矢志重现汝窑的艺术家,固然是一大打击,对于存世汝窑的珍贵价值却是一次肯定。
因为连这唯一可能破解汝窑秘方的线索也断了,这项文化遗产也就更形稀罕!
看到这里,陈文哲已经笑了嘴角抽筋,这里面绝对有问题。
玛瑙入釉的作用,肯定存在争议。
当然,这汝窑瓷的制作难度越高,他越是高兴,这样他仿制起来才会越有成就感!
“这里面的坑,实在是太多了!”
陈文哲发现能学的东西,实在是太多。
只要是现代人弄个不明白,感觉是坑的地方,都是他值得学习的。
感觉收获肯定不会少,他干脆找了个舒服的地方,半躺着,眯着眼睛, 心神完全沉入了回溯当中。
“火照?”刚才他就在看汝窑瓷的烧制过程, 所以,他看到的肯定是一座窑炉!
而观察窑炉,肯定要提到一个特殊的名词:火照!
这个词他听说过,南宋蒋祈所著《陶记》,是目前可追溯到的最早记载宋代制瓷工艺技术的文献。
关于窑炉、制瓷原料和“火照”等内容,在《陶记》中都有记载。
仔细查看,陈文哲立即高兴起来,满满的都是干货啊!
这一次,他没有先制胚,而是先看了宋代的窑炉和烧窑技术。
火照又称“试片“,是用来测定窑内温度的。
宋窑的火照是利用碗坯改做的,上平下尖,大体呈5形。
下部尖端插入满砂粒的匣钵内,匣钵放于窑膛中,在观火孔里可以看到。
火照上端有圆孔,当窑工测定窑内温度时,用长钩伸入观火孔,将火照从匣钵里钩出。
每烧一窑要验火照数次, 每验一次,就钩出一個火照。
火照都上半截釉,只能使用一次。
烧制瓷器时,火照插座放置在窑床前端靠近窑门处,以便在烧制过程中窑工可以用长钩深入观火孔,穿过火照中间的小孔,将试片勾出查看,判断窑内温度和釉的成色。
陈文哲一边看,一边对照自己积累的知识。
他现在对于汝瓷的烧制,已经十分了解,原来也有很多积累。
要知道仿制汝瓷,可不是那么简单,所以,很多古人都有这方面的研究。
其中一个大类就是制胚,而制胚就不得不提到陶车。
陶车就是陶瓷制品成形机械,亦称陶钧、辘轳、转轮。
我国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已出土有使用陶车成型的陶器。
陶车由木盘和机局构成,并配有竹杖和车架。
整个陶车已基本落于地下,仅木盘略高于地面20cm 左右,机局不可见。
车架呈四方形,由木棍组成,套在木盘的四周,车架高出木盘一定距离。
拉坯工匠坐在车架一边,面向木盘,两腿分别放置在车架两侧的木棍上。
拉坯工匠与陶车及其运动之间,形成良好的空间状态,手臂活动区域广而灵活,无论是用竹杖拨车使其旋转还是拉制坯体,均可最大限度发挥臂力与指力。
并且两膝可以顶住两肘,能稳定手臂,可防止由于手臂抖动而出现的坯体不规整。
与拉坯陶车相比,利坯陶车位于地面以上,木盘较小,机局可见。
这便于工匠们坐着,或站着绘画与施釉。
机局应由直木轴、轴顶帽、荡箍和木杆组成。
宋代的陶车,应该跟后世,特别是元明时期没有多大差别。
宋代的陶车陈文哲没有见到过,但是他却知道明代的陶车,也清楚怎么用。
至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陶埏》篇专门介绍了古代瓷器的生产过程,对制瓷工具和设备进行了介绍。
有“试土寻泥之后,仍制陶车旋盘。工夫精熟者视器大小掐泥,不甚增多少,两人扶泥旋转,一捏而就。”的记述。
《天工开物.陶埏》篇就详细记载了,古代使用陶车成型的方法。
当然,说这些不是陈文哲想要学习古代陶车的使用方法,而是因为他看到的那位三足洗的作者严和,居然对陶车十分有研究。
这些其实也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在作出这件精品汝窑三足洗之后,居然还总结经验,写了一本《制瓷图谱汇解》。
陈文哲确定,他肯定从来没有听说过这本书。
不用说,这本书就算是在宋代出版过,也肯定失传了。
制作出汝官窑精品瓷器,严和的技艺已经达到巅峰。
像他这样的大师级匠人,著书立说好像也不是多么奇怪。
再说,宋代社会风气、文化交流,也算是比较开明。
严和出自制瓷世家,积累足够,加上成功让汝窑从民窑跨越到了官窑,自然有资格著书立说。
看到这里,陈文哲自然是对于这本《制瓷图谱汇解》更加感兴趣。
烧制一件精品汝瓷很重要,但是一位汝瓷大师的著作,好像更加重要。
幸亏现在陈文哲的作弊手段升级了,很多涉及到这件汝窑三足洗的历史片段,就算没有这件瓷器参与,也可以让他看到全貌。
所以,陈文哲只要想,就可以看到了这本《制瓷图谱汇解》,而且是全本。
没想到,这本书开篇就记录了汝窑从民窑怎么变为官窑的。
这也可以说是严和一家辉煌的开始,他自然要记录下来!
也是在这时,陈文哲才确定,传说很多都很夸张,不可尽信。
比如之前的殉窑传说,就是假的,因为人家严和烧制天青色根本就没有太大难度,也不会为难!
可以说,汝窑从民窑变为官窑,是意外,也是必然!
7017k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info/txt/xiazai177527.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info/177527/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info/book/177527.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一千零四十二章是意外,也是必然)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疯神狂想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