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电子书网 » 都市小说 » 四合院里的读书人最新章节列表 » 正文卷 2327 国内没有发展环境

最新网址:www.qiqixs.info

正文卷 2327 国内没有发展环境

文/八零阿涛
四合院里的读书人 本章字数:4747 四合院里的读书人txt下载
推荐阅读:邪王追妻:废材逆天小姐 斗破苍穹 极品全能学生 重生八零锦绣军婚 邪王追妻:废材逆天小姐 万族之劫 诸天投影 都市超级医仙 最佳女婿 奶爸的异界餐厅
    九部食堂。

    杨小涛剥着鸡蛋皮,然后放在身边的朱子清碗里。

    朱子清有些受宠若惊,但架不住杨小涛的亲切,只能用筷子迅速扒拉着米粥,顺便将嘴里的油条咽下,这才说道,“杨部,我们先前在实验中遇到一些问题。”

    “不过我们都改进克服了,下次再做的话,会快一些。”

    朱子清认真的说着。

    同时,心里也是高兴着。

    他们生化研究所在搬迁到九部后,就分成了两个组别。

    其中,王光美他们的胰岛素发展迅速,估计今年就能搞出来,上交国家。

    可他们的消炎药,此刻还在实验室的草纸上。

    虽然这段时间已经将消炎药的最后化学结构式计算出来了。

    但也仅仅是理论上的计算。

    那么多不饱和度,就代表着一次次实验。

    那么多羟基,就意味着需要寻找合适的实验要求。

    而这些实验,可不是从纸上写写画画就能做出来的。

    要知道,哪怕是一个催化剂,一个温度,一个简单的反应条件搞错了,就会造成整个反应失败。

    这是要经过千百次实验才能得出答案的。

    所以,需要时间来实验。

    原以为自己带领的小组今年会颗粒无收,原以为今年要看着同僚们拿大奖了,虽然嘴上没说,但心里还是憋的慌。

    却不想,这开春正月还没过去呢,他们小组就参与到如此重要的课题中。

    这可是车到山头必有路啊。

    听杨部说了,这要是做出来,那就跟,就跟合成牛胰岛素一个档次啊。

    想到这里,看到杨部亲手剥的鸡蛋,心里充满了感激。

    一口咬下去,真香。

    “好好,你们回去好好休息,等休息好了,将过程整理出来。”

    “还有,老朱,今后你在带个小组,专门负责生产。”

    “越多越好。”

    杨小涛吃着油条,高兴的说着。

    这可是重要的原材料啊。

    这可是九部未来发展计算机的重要基石啊。

    越多越好。

    “好嘞,杨部你放心,我们保证完成任务。”

    “好,这才是咱们九部的人啊,回头我让老陈给你们送一批物资,算是咱们的奖励。”

    朱子清立马笑道,“那就感谢杨部了。”

    “甭客气,咱们谁跟谁啊。”

    两人一边说着一边笑着。

    另一边,马洪军跟王满山也是笑得合不拢嘴。

    两个人一个能够成为九部的人,一个能够拿到电视机。

    更重要的是,两人进入到工作组里,进入到了杨部的法眼啊。

    这以后,只要紧跟杨部的脚步,肯定会越来越好。

    叶老更是端着小碗,喝一口笑一声,神色和蔼。

    身边的韩三凤凑到跟前小声说着,“院长,这硅的应用,可得给我们留点啊。”

    “我们计算机将来就指着集成电路了啊。”

    叶老听了轻轻点头,“你放心,小涛做出这个来,就是为了计算机。”

    “不然,他为啥耗费这么多心力研究一个石头?”

    说到这,叶老也是感慨颇多。

    早先时候,他对计算机的研究并不深刻,甚至对电子信息的了解也不多。

    但在跟杨小涛交流后,这才意识到这种技术的前景。

    他想起杨小涛说过的一句话,未来,是信息的时代。

    “不过,你们也要,拿出本事啦。”

    “集成电路,要拿出来。”

    叶老说完,韩三凤脸色一僵。

    因为他们还真没这方面的研究。

    仿佛看出韩三凤的心思,叶老又是轻轻叹息。

    杨小涛已经走到了前面。

    听到叶老的叹息,韩三凤只觉脸上火辣辣的。

    自己操持计算机研究好几年了,却不得寸进。

    还自以为是的感觉自我良好。

    却不想,来到九部还没半年,就有了很重大突破。

    这让他心里生出一股懊悔。

    要是早点来九部,就好了。

    只是刚刚这样想,又觉得不妥。

    毕竟在七机部的时候,领导对他们可是不错的。

    只是吧.

    只是一个只能是支持,另一个却能带着他们前进。

    二者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就在杨小涛跟朱子清聊天的时候,身边陈老跟赫总也是剥着鸡蛋,可神情有些恍惚。

    早上在实验室的时候,终于见到了杨小涛嘴里的硅。

    可,可那也太少了吧。

    那么一推车东西,最后做出来,还没有一碗多。

    而且看上去,也没啥特殊的啊。

    难不成从石头里面炼出来的东西,就这么金贵?

    两人对视一眼,这事得回去找个人问问。

    不能只听杨小涛的。

    吃过早饭,鹏总跟陈老满怀心事的离开。

    杨小涛跟刘怀民几人送走后,就准备回四合院休息。

    昨晚熬了一个通宵,虽然身体吃得消,但精神上还是有些疲惫。

    再者,这心里的石头终于变成硅了,也能放松下了。

    跟刘怀民李洪峰几人说了一声,杨小涛就开车带着叶老往四合院走去。

    另一边,鹏总揉着眉头回到指挥部。

    走到办公室后,这才看到桌上秘书放下的报告。

    昨天下午就没回来,看来是要处理的事情不少啊。

    大体看了眼,都是关于上次黑鸟临空造成的影响。

    二号方案可是消耗不少物资的。

    为了应对下一次,他们必须尽快补充完毕。

    鹏总看了几眼,随后在文件上签字,又盖上印章。

    一番处理后,鹏总这才伸个懒腰,然后想起正事来。

    可就在鹏总拿起电话的时候,却不知道该给谁打了。

    毕竟国内研究计算机的,除了中科院,也就九院那边的计算机研究中心了。

    至于其他几个研究所,估计还没九院的权威呢。

    可中科院那边,他也没有熟人啊。

    思来想去,鹏总终于想起一个人来。

    电话拨出去,鹏总等了一会儿,电话里传来询问声,鹏总立马开口,“我要701办公室!”

    等了一会儿,里面传来声音,鹏总直接开口,“我找701的老郑!”

    很快,老郑的声音传来,“首长,您找我?”

    “老郑,有件事情问你下。”

    “首长您说。”

    “上次你说起过,对方利用高运算的计算机,比起咱们的要强出百倍不止,是有这回事?”

    “对,首长,是的。”

    “那你知道这计算机是怎么研究出来的?”

    老郑不明所以,但还是尽职尽责的说道,“首长,根据我们了解的情况,对方电子计算机的发展遥遥领先我们,这其中最主要的差别就是对方使用了更好的技术。”

    “更好的技术?”

    “对!”

    老郑坐在椅子上,顺手拿起最近一段时间特意收集到信息。

    别看他们的主要工作是破译,但通过破译工作,能够接触到许多信息。

    这里面,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

    “我们现在国内用的计算机,在定位上是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而且还是在初步阶段,每秒有十万次就很不错了。”

    “对方用的却是成熟的晶体管计算机,我了解下,他们可以达到三百万次。”

    “这就是差距。”

    这些鹏总早就听过,对此并没有惊讶,他只想知道,如何缩短这种差距。

    就像当年的蘑菇蛋,对方有,他们没有。

    但他不知道这个有跟没有之间的差距。

    直到跟归国的钱老详谈之后,他才知道这种差距是多少。

    这才有了奋起直追,惊天动地。

    只因为,那种差距看得到。

    所以,他需要一个人来告诉他,国内跟国外在计算机上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我们用的是第二代,但据说对方已经开始研究第三代了。”

    “集成电路?”

    听到鹏总的话,老郑却是一愣。

    “对,就是集成电路。”

    “这种计算机在使用了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后,体积、功耗都进一步减少,可靠性却大为提高,据说运算速度达到了每秒千万次的级别。”

    听老郑如此说,鹏总眉头一挑,“千万次?你没搞错?”

    “没有,这是我们准确情报。”

    “而且,对方应该有了成品,只是还没有正式使用吧。”

    老郑说完,好奇问道,“首长,您咋突然问起这?”

    “哦,没什么。”

    “就是从九部回来,他们那里搞得什么高纯度的硅,说是可以用于生产集成电路的,我这不是问问你嘛。”

    “高纯度硅?”

    “这个我倒是不清楚。”

    老郑对于计算机了解不少,但要说计算机如何制作,那可是十窍开了九窍,一窍不通。

    “不过我觉得,这计算机不是简单的事情。”

    “这生产制造用的部件啊,可都是要求非常高的。”

    “咱们国内连晶体管都没搞明白,就想着研究更高层次的集成电路,有点难。”

    “当然,咱们能够做出来的原材料已经很难得了,但想要迅速做出成绩,有些不现实。”

    听老郑如此说,鹏总也有些明了。

    那就是,这什么高纯度的硅,对国内的计算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不是当下能够兑现的。

    挂断电话后,鹏总给陈老打过去电话,双方交流一番。

    陈老询问了中科院那边的人,答复跟老郑说的都差不多。

    不过对方得知九院做出高纯度硅后,很是震惊。

    按照他的说法,这什么集成电路是由许多高纯度硅制造出来的晶体管组成。

    而国内想要将这种晶体管做出来,除了技术,还需要复杂的设计。

    这方面,国内明显没有发展环境。

    陈老接着询问,如果现在开始研究集成电路的计算机,需要多久。

    中科院的负责人员沉思片刻后,给出了十年的期限。

    还是最少十年。

    而且还需要不断的,持续性的投入。

    闻言,陈老错愕。

    原本在九部跟杨小涛交流的时候,以为会很快就拿出成绩来。

    却不想,对方当头就来了一个十年!

    他还真没想过,需要这么久。

    就在陈老准备挂断电话的时候,电话对面想要一些高纯度硅来研究。

    对此,陈老只能说,自己跟九部说去。

    他可是知道,九部为了那一小碗的‘硅’耗费了多少人力物力。

    随后鹏总跟陈老简单交流后,便给这件事做了简单的定性。

    高纯度硅对于计算机的发展研究很重要。

    但想要促进计算机的发展,还需要很长一段路走。

    也就是说,九部的硅研究具有较大的潜力,但兑现不容易。

    即便如此,两人对于杨小涛,对于九部的研究,也是持鼓励态度。

    但想要支持嘛,他们也不知道支持啥。

    只要杨小涛他们完成其他任务就行。

    剩余时间,他们想干嘛就干嘛吧。
(快捷键 ←)上一章:2326 这就是硅 返回《四合院里的读书人》目录 下一章:2328 先做个小的试试(快捷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