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qiqixs.info
新秩序—短暂的和平 第六百零九章:农业大臣的野望
澳洲崛起录 本章字数:3630 澳洲崛起录txt下载
经济的付出并不只体现在协约国和列强身上,同样也体现在曾经一战的战败国德国和奥匈帝国身上。
因为所谓的代工厂模式,德国的工业迎来了近一段复苏,工业规模已经相当于1905年的德国了。
虽然相较于战前的工业规模还有一段距离,但相比战后被限制的惨烈状态来说,德国至少在工业方面也迎来了复苏。
对比同样明显的还有奥匈帝国。虽然奥匈帝国失去了匈牙利,但工业的核心还是在奥地利和波西米亚地区的。
目前奥匈帝国的工业规模已经恢复到1910年的水平,除了损失匈牙利之外,他们的状况是比德国要好很多的。
不过,这些国家工业和经济的复苏有一个明显特点,那就是他们的货币实际价值正在减少,货币的价值正在不断的贬值。
虽然看起来各国的经济都在不断的增长,甚至民众的收入也在不断的增加。
但问题是,货币的价值在不断的减少,民众们的工资的购买力其实是在不断降低的。
虽然这样的经济增长造就了虚假的繁荣,但这样的繁荣仿佛泡沫一般,随时有可能破碎。
民众们的收入看似增加了,但生活水平却在不断的降低。如果各行各业还看不到这样的危机,不断的提高制成品的生产规模,导致一场经济危机的发生就成了必然。
但各国政府谁又愿意主动拆穿这样的潜在的危机呢?先不说对政府有没有好处,对拆穿的人来说是没有好处的。
反正只需要熬过自己的任期,总会有下一届政府来当接盘侠的。但如果在自己的任期上把这样的危机挑明,又该如何解决危机呢?
提出了危机却解决不了危机,这样的政府不就是最好的背锅者吗?
那些政客们也不是傻子,与其拆穿危机,交恶资本家,不如熬过自己的任期,还能凭借着名望著书立说,甚至被那些资本家聘请为企业的顾问,趁机大捞一笔等等。
凭借着他们在政府身居高位的经历,以及他们在政坛的影响力。就算他们写的书是一塌糊涂,也会有人为了他们的名望买单,这也就是名人效应。
两种选择已经变得很明了。几乎没有人愿意冒着风险拆穿危机,大部分人的选择都是第二种,不如顺应时代,顺应潮流。
这也是资本比较可怕的地方。虽然大部分时候权利是要大于金钱的,但金钱对于任何人来说都具有吸引力。
当一个国家的钱权交织在一起,对于这个国家的民众来说,那才是最可怕的时候。
这也是阿瑟能够看到的,也是极力要避免的。
作为澳大拉西亚最大的资本家,阿瑟设立选举委员会和皇家议院控制政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澳大拉西亚的资本和政权分割开来,尽量避免官员被资本影响。
像美国那样的选举,资本家很容易插手,为自己培养在民间有影响力的参选者。
最简单的道理,想要获得更高的支持就必须举行大量的演讲,这种演讲不仅需要大规模,还需要在全国各地举行。
这就相当于天然性的筛选,普通人的身家基本不可能有足够的资产去举办演讲,还是那种全国各地都有的大型演讲。
这也代表着,普通人出身的参选人很难频繁的在民众面前抛头露面,民众们又怎么知道这个人的存在,去投票支持他呢?
但如果获得了资本的支持,甚至和资本达成了合作,就可以轻易的频繁举行大型演讲,将自己的名气和知名度打出去。
先不管自己的演讲质量以及自己的目的如何,先让更多的人认识自己,这才是参选美国总统的第一步。
很明显,这样的选举过程很容易被资本家把控。虽然也许会有平民阶层的参选者迈向成功,但更大概率获得成功的一定是资本家支持的参选者,或者本身就是资本家的参选者。
这样的竞选也是不公平的,因为资本总会有优势,参选者的起跑线就已经不同。
这也是阿瑟严格控制各党派的经费,甚至采取集中分配的原则的原因。
这样一来,资本家就没有太多支持某个政党和参选者的机会,因为政党的经费会被更多的党派瓜分,每个党派之间的资金差距并不是太大。
况且,阿瑟本身就是澳大拉西亚最大的资本家,这也能够杜绝一部分资本影响政府的可能。
在澳大拉西亚,哪个资本又能大过阿瑟呢?在王室财团面前,谁又能和阿瑟的资本对抗呢?
1925年1月3日,阿瑟前往首都特区,视察墨累河流域的农业种植情况。
圣阿瑟堡的建设已经快要结束,预计最快可以在两年内进行迁都,最慢也能在五年内将首都搬迁到圣阿瑟堡。
这也十分考验圣阿瑟堡附近的农业种植情况,毕竟首都特区的开发是下一步建设计划的重中之重,也将迎来更多的人口和更多的粮食消耗。
“陛下,最近两年我们在首都特区开垦了超过五十万英亩的土地,目前首都特区的粮食产量已经达到149万吨。”农业大臣马克一脸自豪的说道。
首都特区的大部分土地在之前属于荒芜地带,只有少部分曾经属于维多利亚州的土地才有人居住。
这也代表着,首都特区的粮食产量大部分都是新增的,澳大拉西亚的粮食产量也会增加不少。
“149万吨?”阿瑟点了点头,对于这个粮食生产数字还是比较满意的。
按照目前澳大拉西亚的人均粮食消耗来看,光是首都特区的粮食产量,就足够将近300万人一年的粮食消耗了。
而首都特区的人口目前也没有突破百万,甚至总人口只有不到60万,这样的粮食产量已经远远足够了。
不过,墨累河流域作为澳大拉西亚将来农业的重要生产区,粮食产量自然是越多越好。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嫌弃粮食产量太多,毕竟粮食和黄金一样,在比较混乱的时期,绝对是硬通货。
“陛下,目前我们的粮食总产量已经突破2400万吨,较上一年增长超过7%。预计四年计划结束时,我们的粮食产量至少能够突破2600万吨,远远超过我们的消耗量。”农业部长马克继续兴奋的说道。
再次成为农业大臣之后,马克肯定是想着干出一番大事的。
作为1907到1918年的农业大臣,马克部长已经积攒了相当一部分功劳,甚至已经获得了爵士的头衔。
但这对马克部长来说远远不够。如果能在这一届任期中创造一些新的政绩,凭借着一战时的良好表现,获得一个男爵爵位也不是不可能。
毕竟男爵才是能够真正世袭的贵族爵位,这不只是为了自己,还为了自己的家人和子女。
如果能够真正的跨出这一步,这才是真正的向着贵族阶级迈进了一大步,至少接下来马克一家不犯任何错误的情况下,基本上一家的生活能够得到保障。
不过爵士到男爵的爵位还是有很大的门槛的。这也是目前爵士的人数已经高达上百人,男爵爵位只有二十多人的原因。
世袭和非世袭贵族还是有着明显的差距的,这样的差距如果是熬资历的话,有些时候可能一辈子也熬不到。
对于澳大拉西亚的粮食产量,还是满足阿瑟的预期的。
这其实也是这个时代的特征,民众们对于从事农业方面工作的热情还是比较强烈的,也不会有太多对于农业工作者的歧视。
虽然单纯的种植粮食的利润比不上工人阶级的利润,但农业工作者的生活更加潇洒,生活幸福指数反而是更高的。
虽然工人们也有严格执行的八小时工作制,但种种对比之下,生活水平反而不如农业从事者。
毕竟农业从事者的大部分食物不需要购买,但工人的衣食住行几乎都需要购买,这就已经形成了先天性的差别。
如果说工人是给别人打工的话,那么这些农场主就是为自己打工,这才是两者的根本区别。
甚至大部分农业从事者就直接居住在农庄,完全不需要购买城市的房屋,这也让他们节省了一大笔开支。
农牧业生产也有着自己的补贴,政府还会帮忙出售农牧业产品等等,确保这些农牧场主都有足够的收入。
相较于辛苦的为别人打工来说,目前已经有不少的人选择自己开办农场或者牧场,成为一个自由的农牧场主了。
特别是目前新开发的墨累河流域的土地,土地的价格还是比较便宜的。
这也算是澳大拉西亚的特征,在地多人少的情况下,土地的价格永远不可能昂贵。
根据农业部门的统计,首都特区的农场数量已经超过了5000个,牧场数量也超过了3000个。
虽然其中大部分都是一些比较小型的农牧场,但积少成多之下,所能贡献的粮食和肉类生产数量也是很可观的。
澳大拉西亚的粮食生产速度之所以增长的这么迅速,这些小规模的农场也是有着不小的功劳的。
3000字第一更,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info/txt/xiazai203839.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info/203839/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info/book/203839.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六百零九章:农业大臣的野望)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疯艺炯龙谢谢您的支持!!
因为所谓的代工厂模式,德国的工业迎来了近一段复苏,工业规模已经相当于1905年的德国了。
虽然相较于战前的工业规模还有一段距离,但相比战后被限制的惨烈状态来说,德国至少在工业方面也迎来了复苏。
对比同样明显的还有奥匈帝国。虽然奥匈帝国失去了匈牙利,但工业的核心还是在奥地利和波西米亚地区的。
目前奥匈帝国的工业规模已经恢复到1910年的水平,除了损失匈牙利之外,他们的状况是比德国要好很多的。
不过,这些国家工业和经济的复苏有一个明显特点,那就是他们的货币实际价值正在减少,货币的价值正在不断的贬值。
虽然看起来各国的经济都在不断的增长,甚至民众的收入也在不断的增加。
但问题是,货币的价值在不断的减少,民众们的工资的购买力其实是在不断降低的。
虽然这样的经济增长造就了虚假的繁荣,但这样的繁荣仿佛泡沫一般,随时有可能破碎。
民众们的收入看似增加了,但生活水平却在不断的降低。如果各行各业还看不到这样的危机,不断的提高制成品的生产规模,导致一场经济危机的发生就成了必然。
但各国政府谁又愿意主动拆穿这样的潜在的危机呢?先不说对政府有没有好处,对拆穿的人来说是没有好处的。
反正只需要熬过自己的任期,总会有下一届政府来当接盘侠的。但如果在自己的任期上把这样的危机挑明,又该如何解决危机呢?
提出了危机却解决不了危机,这样的政府不就是最好的背锅者吗?
那些政客们也不是傻子,与其拆穿危机,交恶资本家,不如熬过自己的任期,还能凭借着名望著书立说,甚至被那些资本家聘请为企业的顾问,趁机大捞一笔等等。
凭借着他们在政府身居高位的经历,以及他们在政坛的影响力。就算他们写的书是一塌糊涂,也会有人为了他们的名望买单,这也就是名人效应。
两种选择已经变得很明了。几乎没有人愿意冒着风险拆穿危机,大部分人的选择都是第二种,不如顺应时代,顺应潮流。
这也是资本比较可怕的地方。虽然大部分时候权利是要大于金钱的,但金钱对于任何人来说都具有吸引力。
当一个国家的钱权交织在一起,对于这个国家的民众来说,那才是最可怕的时候。
这也是阿瑟能够看到的,也是极力要避免的。
作为澳大拉西亚最大的资本家,阿瑟设立选举委员会和皇家议院控制政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澳大拉西亚的资本和政权分割开来,尽量避免官员被资本影响。
像美国那样的选举,资本家很容易插手,为自己培养在民间有影响力的参选者。
最简单的道理,想要获得更高的支持就必须举行大量的演讲,这种演讲不仅需要大规模,还需要在全国各地举行。
这就相当于天然性的筛选,普通人的身家基本不可能有足够的资产去举办演讲,还是那种全国各地都有的大型演讲。
这也代表着,普通人出身的参选人很难频繁的在民众面前抛头露面,民众们又怎么知道这个人的存在,去投票支持他呢?
但如果获得了资本的支持,甚至和资本达成了合作,就可以轻易的频繁举行大型演讲,将自己的名气和知名度打出去。
先不管自己的演讲质量以及自己的目的如何,先让更多的人认识自己,这才是参选美国总统的第一步。
很明显,这样的选举过程很容易被资本家把控。虽然也许会有平民阶层的参选者迈向成功,但更大概率获得成功的一定是资本家支持的参选者,或者本身就是资本家的参选者。
这样的竞选也是不公平的,因为资本总会有优势,参选者的起跑线就已经不同。
这也是阿瑟严格控制各党派的经费,甚至采取集中分配的原则的原因。
这样一来,资本家就没有太多支持某个政党和参选者的机会,因为政党的经费会被更多的党派瓜分,每个党派之间的资金差距并不是太大。
况且,阿瑟本身就是澳大拉西亚最大的资本家,这也能够杜绝一部分资本影响政府的可能。
在澳大拉西亚,哪个资本又能大过阿瑟呢?在王室财团面前,谁又能和阿瑟的资本对抗呢?
1925年1月3日,阿瑟前往首都特区,视察墨累河流域的农业种植情况。
圣阿瑟堡的建设已经快要结束,预计最快可以在两年内进行迁都,最慢也能在五年内将首都搬迁到圣阿瑟堡。
这也十分考验圣阿瑟堡附近的农业种植情况,毕竟首都特区的开发是下一步建设计划的重中之重,也将迎来更多的人口和更多的粮食消耗。
“陛下,最近两年我们在首都特区开垦了超过五十万英亩的土地,目前首都特区的粮食产量已经达到149万吨。”农业大臣马克一脸自豪的说道。
首都特区的大部分土地在之前属于荒芜地带,只有少部分曾经属于维多利亚州的土地才有人居住。
这也代表着,首都特区的粮食产量大部分都是新增的,澳大拉西亚的粮食产量也会增加不少。
“149万吨?”阿瑟点了点头,对于这个粮食生产数字还是比较满意的。
按照目前澳大拉西亚的人均粮食消耗来看,光是首都特区的粮食产量,就足够将近300万人一年的粮食消耗了。
而首都特区的人口目前也没有突破百万,甚至总人口只有不到60万,这样的粮食产量已经远远足够了。
不过,墨累河流域作为澳大拉西亚将来农业的重要生产区,粮食产量自然是越多越好。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嫌弃粮食产量太多,毕竟粮食和黄金一样,在比较混乱的时期,绝对是硬通货。
“陛下,目前我们的粮食总产量已经突破2400万吨,较上一年增长超过7%。预计四年计划结束时,我们的粮食产量至少能够突破2600万吨,远远超过我们的消耗量。”农业部长马克继续兴奋的说道。
再次成为农业大臣之后,马克肯定是想着干出一番大事的。
作为1907到1918年的农业大臣,马克部长已经积攒了相当一部分功劳,甚至已经获得了爵士的头衔。
但这对马克部长来说远远不够。如果能在这一届任期中创造一些新的政绩,凭借着一战时的良好表现,获得一个男爵爵位也不是不可能。
毕竟男爵才是能够真正世袭的贵族爵位,这不只是为了自己,还为了自己的家人和子女。
如果能够真正的跨出这一步,这才是真正的向着贵族阶级迈进了一大步,至少接下来马克一家不犯任何错误的情况下,基本上一家的生活能够得到保障。
不过爵士到男爵的爵位还是有很大的门槛的。这也是目前爵士的人数已经高达上百人,男爵爵位只有二十多人的原因。
世袭和非世袭贵族还是有着明显的差距的,这样的差距如果是熬资历的话,有些时候可能一辈子也熬不到。
对于澳大拉西亚的粮食产量,还是满足阿瑟的预期的。
这其实也是这个时代的特征,民众们对于从事农业方面工作的热情还是比较强烈的,也不会有太多对于农业工作者的歧视。
虽然单纯的种植粮食的利润比不上工人阶级的利润,但农业工作者的生活更加潇洒,生活幸福指数反而是更高的。
虽然工人们也有严格执行的八小时工作制,但种种对比之下,生活水平反而不如农业从事者。
毕竟农业从事者的大部分食物不需要购买,但工人的衣食住行几乎都需要购买,这就已经形成了先天性的差别。
如果说工人是给别人打工的话,那么这些农场主就是为自己打工,这才是两者的根本区别。
甚至大部分农业从事者就直接居住在农庄,完全不需要购买城市的房屋,这也让他们节省了一大笔开支。
农牧业生产也有着自己的补贴,政府还会帮忙出售农牧业产品等等,确保这些农牧场主都有足够的收入。
相较于辛苦的为别人打工来说,目前已经有不少的人选择自己开办农场或者牧场,成为一个自由的农牧场主了。
特别是目前新开发的墨累河流域的土地,土地的价格还是比较便宜的。
这也算是澳大拉西亚的特征,在地多人少的情况下,土地的价格永远不可能昂贵。
根据农业部门的统计,首都特区的农场数量已经超过了5000个,牧场数量也超过了3000个。
虽然其中大部分都是一些比较小型的农牧场,但积少成多之下,所能贡献的粮食和肉类生产数量也是很可观的。
澳大拉西亚的粮食生产速度之所以增长的这么迅速,这些小规模的农场也是有着不小的功劳的。
3000字第一更,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info/txt/xiazai203839.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info/203839/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info/book/203839.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六百零九章:农业大臣的野望)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疯艺炯龙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