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电子书网 » 穿越小说 » 澳洲崛起录最新章节列表 » 新秩序—短暂的和平 第九百六十三章 :北欧攻势

最新网址:www.qiqixs.info

新秩序—短暂的和平 第九百六十三章 :北欧攻势

文/疯艺炯龙
澳洲崛起录 本章字数:5206 澳洲崛起录txt下载
推荐阅读:万族之劫 斗破苍穹 极品全能学生 重生八零锦绣军婚 奶爸的异界餐厅 都市超级医仙 诸天投影 最佳女婿 邪王追妻:废材逆天小姐 邪王追妻:废材逆天小姐
    西班牙这边,上百万英法澳军队已经在逐渐缩小包围圈,并且朝着西班牙权力的最中心马德里前进。

    虽然推进速度并不快,但整体的推进计划是比较顺利的。西班牙军队根本无力反抗三国的联合,毕竟他们手中的军队数量也实在不多。

    而在北非这边,随着意大利的投降和西班牙军队的溃败,北非的局势也逐渐被法国重新掌控。

    甚至就连原本属于西班牙的殖民地也被英国和法国瓜分完毕,这也让十多万西班牙军队最终只能无奈的放弃武器投降。

    不过要说目前最激烈的战役,那当然还是东欧战场正在进行的苏达林格勒战役。

    借着莫斯科战役胜利的火光,俄国政府和民众爆发出了非同一般的战斗热情。

    被这一股战斗热情席卷着,苏达林格勒的红色之火仿佛要吞灭对面的黑色装甲。

    此时的德国绝对是最难受的。因为两线作战的问题,德国政府此时陷入了两难。

    西班牙眼看着也坚持不了几天,如果西班牙也跟着投降的话,德国在欧洲的盟友也就只剩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几个所扶持的傀儡政府。

    但如果德国军队回援的话,东欧战场所打下的大片土地就要白白送回给俄国人。

    这些土地中不仅包含拥有大片黑土地的乌克兰,还包括俄国最重要的几个工业城市,圣彼得堡,明斯克和基辅等等。

    毕竟如果德国军队回原的话,剩下的少量军队很明显无力抵抗俄国军队的进攻。

    苏达林格勒战役就是在德国政府进退两难的局势下进行的。

    德国政府封锁了法国那边的反攻消息,试图稳住德国军心。这样的举动确实很有效果,哪怕西线战场已经面临很严重的危机,在东线的德国士兵仍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苏达林格勒背靠伏尔加河,这不仅是俄国庞大土地面积内最长的河流,同样也是整个欧洲最长的河流。

    正因为背靠河流的原因,想要攻克苏达林格勒就变得更加困难。

    因为河流的存在,德国军队根本无法做到彻底包围这座城市,他们的任何渡河行动都会被俄国军队所察觉。

    如果无法彻底包围苏达林格勒的话,俄国就能通过伏尔加河从对岸源源不断的运来物资,帮助苏达林格勒的军队继续坚守下去。

    这么一来,这场在德国人眼中速战速决的闪电战就变成了双方比拼国力的消耗战。

    如果是双方一对一的话,德国不一定惧怕俄国。但目前要命的是,西欧战场英法澳已经发动了全面反攻,德国人已经没有资格和俄国人消耗下去了。

    1938年7月15日,德国最高统帅部举行了军事会议。

    在这场军事会议中,德国首相多次提到了关于苏达林格勒的战事,并且要求前线的军队加强进攻,争取在两个月内攻下苏达林格勒。

    在德国首相看来,两個月的时间已经相当宽裕了。毕竟苏达林格勒说到底也只是一座俄国的城市,德国人攻克波兰也只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用两个月的时间来对付一座城市,这已经是相当保守的预计了。

    但德国前线军队给出的时间高达六个月,并且还需要大量的装甲部队和飞机支援。

    这让德国首相十分恼怒,如果德国能够拿出来额外的装甲和飞机部队,那也早就投入到了西欧战场,来挽救意大利和西班牙了。

    眼见寻求支援不成,前线的德国军队指挥官又提出了另一个要求,那就是希望德国政府能够抽调更多的人手和武器装备来支援东线战场。

    作为回报,东线战场将试图在三个月之内攻占苏达林格勒,在四个月之内将战线推进到高加索山脉,并且占领俄国在那里的重要战略资源。

    四个月的时间对德国政府来说勉强也能接受,这也是目前最好的计划了。

    没有多想,在最高军事会议的投票中,这份提议被高票通过,也宣告着德国队打败俄国的最后一次尝试正式开始。

    首先是对苏达林格勒战役的支援。

    目前德国在苏达林格勒周边部署的军队已经高达300万人,这也是二战到目前为止单场战役单个国家所出动的最多士兵数量。

    但对面的俄国人明显更加疯狂。虽然并不清楚俄国人具体的规模,但人数绝对是要超过300万的。

    目前俄国人的伤亡比德国人要高,但每天都有新的俄国士兵不断的顶上,仿佛俄国的士兵无穷无尽一般。

    明明苏达林格勒的城市面积并不大,但德国军队对苏达林格勒的占领就是那么艰难,就是那么缓慢。

    苏达林格勒战役爆发这段时间以来,德国军队累计只占领了苏达林格勒不到三分之一的城区面积。

    但偏偏就是这三分之一的城市,已经让德国人损失了至少30万军队,这是相当可怕的事实。

    如果按照这样的比例来看,德国想要攻占整个苏达林格勒的,岂不代表着至少要损失90万的军队?

    目前最担忧俄国现状的,就是率领着第二装甲集群执行包抄任务的曼施坦因将军了。

    曼施坦因在德国南部集团军群的军事会议上曾经询问过一个致命的话题,那就是占领了苏达林格勒能结束这场战争吗?

    没有人能给出回答,这个问题直接导致整个南部集团军群的军事会议变成了寂静的森林。

    曼施坦因的担忧也是很有道理,按照目前德国军队的消耗来看,攻克一个苏达林格勒就有可能导致接近百万的伤亡。

    就算攻克了苏达林格勒,德国军队至少还要占领莫斯科才能结束这场和俄国的战争。

    通过上一次莫斯科战役的失败就能够看出,想要成功攻占这座城市,就必须要付出比苏达林格勒还要多的伤亡。

    用200多万士兵的伤亡来换取击败俄国的希望,这样的买卖真的划算吗?

    而且还有一种可怕的猜测被曼施坦因埋藏在心中,那就是占领了苏大林格勒和莫斯科之后,俄国军队真的会如同计划的那样投降吗?

    虽然首都对一个国家来说非常重要,但也绝对不是一个国家的全部。

    如果俄国人继续抵抗下去,德国又能怎么样呢?难道继续浪费军队和俄国人消耗下去吗?

    和曼施坦因有着同样想法的,在德国军方还是有很多将领的。

    但因为德国首相对于政府话语权的高度掌控,以及背后的威廉二世如同装死一般,直接拒绝在政府和军事会议上露面,让像曼施坦因这样的容克贵族根本无力反对。

    想要反对德国首相这样掌握大权并且深得民众信赖的统治者,就必须得有一个地位相匹配的人来当领头羊。

    但很明显,目前的德国政府除了皇帝威廉二世之外,也确实没有人有这样的声望和地位。

    容克贵族的辉煌早已经过去,如果兴登堡还在世的话,或许有希望提出反对意见。

    但目前容克贵族中混的比较好的也就是曼施坦因这一批人,其中有一部分高级将领还没有得到德国政府和首相的信任。

    在这样的情况下,贸然提出反对的意见,其实就是主动的交给德国首相清洗自己的机会。

    涉及到政治,任何人都不是善茬。特别对于从一个美术落榜生和底层士兵身份一步步爬到最高点的德国首相来说,如果做不到残酷无情,那也就不配处在这个位置上。

    德国军方内部原本是有人反对在莫斯科战役失败后就马不停蹄的发动苏达林格勒战役的。

    但很可惜,反对的那个高级军官在第二天就被罢免了职位,并且以各种叛国罪的罪名被党卫队逮捕,并且在几天内就被判处了死刑。

    这一下子让大部分高级军官都堵住了嘴巴,纵使有任何不满,也不敢在任何人的面前提及。

    1938年7月29日,在马德里城悬挂白旗之后,西班牙政府也正式宣告无条件投降。

    而伴随着西班牙的投降,曾经辉煌的德意军事同盟也就只剩下德国人苟延残喘,势力范围也就只有中欧和北欧。

    7月31日,一场全新的会议在英国伦敦召开。

    这场会议只有英法澳三国代表参与,会议的内容也很简单,那就是商讨英法澳联军下一步的进攻计划。

    如果想要快速结束战争,英法澳应该将所有的军队投入到目前的法国战场,从法国地区直接向德国发动反攻,并且破坏德国的工业心脏鲁尔区。

    将战火烧到德国本土之后,德国人的抵抗也会一天比一天减弱。

    毕竟只有自己的本土受到损害,德国人才会明白这场战争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但很明显,英国和澳大拉西亚此时都不想这么做。

    如果将战火过早的烧到德国的本土,德国人肯定会从东欧地区抽调军队回援。

    这么一来,不仅会为俄国人减轻压力,同样也会让英法澳三国军队来承担德国人的反攻。

    毕竟此时的德国还没有到穷途末路,他们仍然有着数百万的军队,并且国内的物资储备还没有到弹尽粮绝的地步。

    此时对于英国和澳大拉西亚来说,最好的计划还是让德国和俄国继续消耗着。

    等到德国和俄国的有生力量以及物资储备被消耗的差不多了,英法澳三国军队再一击毙命的攻克德国本土,结束这场战争才是最好的选择。

    也正因为如此,英法澳军队的下一步进攻计划不仅要选择一个比较合适的地区,还要能够体现出英法澳三国对于继续战争的坚定态度。

    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决定将下一步进攻的地点放在北欧三国的身上。

    其一,北欧三国土地面积较大,并且拥有比较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其他物资。虽然少了意大利和西班牙,但北欧地区每年还是能为德国提供大量的铁矿和其他矿产资源。

    有着这些铁矿,德国自然也能坚持更长的时间,这对整个战争来说是不利的。

    其次,北欧三国可都是三个王国,如果主动的解放三个国家,也就代表着英国和澳大拉西亚可以和这三个国家的王室达成利益交换。

    君主制国家之间还是有着共同利益的,不管是未来稳固地位或者谋求更高的地位,还是单纯的想要通过北欧国家来获取更多的资源,都是可以通过这样的机会做到的。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北欧地区靠近俄国,英法安排必须先下手为强。

    要是俄国人的力量逐渐复苏,并且主动的出兵解放北欧的话,那么未来的北欧三国不就是俄国人说了算了吗?

    俄国势力的扩张是三国都不愿意看到的,这也是最终三国统一决定将进攻目标放在北欧的原因。

    对于澳大拉西亚来说,此时出兵解放北欧三国,明显也要好处多于坏处。

    芬兰就不用多说了,德米特里宣布组建流亡政府之后,在伦敦只停留了短暂的时间,然后就选择前来澳大拉西亚。

    一方面也是需要澳大拉西亚的支持来反抗德国人的侵略,另一方面也是主动的表态自己的站队。

    德米特里是个聪明人,他自然看出了目前,欧洲局势的发展和走向。

    长远的来看,这场大战结束之后世界上只会有三个强大的国家,那就是英国,澳大拉西亚和俄国。

    这三个国家势必会对世界霸主的地位发起冲击,并且不断的拉拢全世界的各个国家来加强自己的话语权。

    此时的战队就显得比较重要了。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好的战队不仅能让自己获得更多的支援,同样也能提高自己的话语权,让国家变得更加强大。

    但如果站错队受到牵连的话,也很有可能让国家陷入万劫不复之地。毕竟站队就代表着支持其中的一个强国,自然也就得罪了其他的另外两个强国。

    旗帜鲜明的选择支持澳大拉西亚,这也是德米特里没有经过太多思考就做出的选择。

    其一,德米特里本身和阿瑟的关系还是比较亲密的。作为玛丽王后唯一的亲弟弟,阿瑟对于德米特里也是比较关心的。

    甚至德米特里能够快速的掌握芬兰政府的话语权,阿瑟的帮助必不可少。

    其二,芬兰太靠近俄国,必须要寻找一个能够站出来对抗俄国的国家作为依靠。

    这方面英国和澳大拉西亚都差不太多,本身的君主制体系和俄国都是天然的对立面。

    但问题是,英国人对于战争并不热衷,他们更喜欢搞地区平衡政策来维护自己的地位。

    特别是二战前英法政府的绥靖表现,让德米特里明白依靠英国人并不是一个好的出路。

    澳大拉西亚就不同了。澳大拉西亚虽然立国只有30多年的时间,但先后经历了一战和二战,还主动的发动了多次小规模战争。

    这种并不惧怕战争和威胁的国家更加适合作为自己的大哥,必要关头也会站出来保护自己。

    再加上之前芬兰和澳大拉西亚就已经建立了相当亲密的合作,此时换大腿对于德米特里和芬兰来说,不仅是将之前的所作所为前功尽弃,同样也是在挑战阿瑟和澳大拉西亚的底线。
(快捷键 ←)上一章:第九百六十二章 :包围马德里 返回《澳洲崛起录》目录 下一章:第九百六十四章 :君主制的火焰(快捷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