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qiqixs.info
纪南城打得轰轰烈烈,丢得悄无声息。
因为严密的封锁,江陵那边压根不知道这里发生了什么,毕竟两地相隔二十余里呢,不受干扰下的正常行军都要一天一一考虑到河网密布的现实,
大部队一天还走不了二十里,毕竟人数越多,行军速度就越慢,人越少反而越快。
从纯军事角度来说,纪南城压根就不该守,但从人心和政治角度来说,
又不得不守,毕竟这是一个豪族政治年代,你不得不打「士族观瞻」仗。
当然,陶臻打了观瞻仗,还是没用。
当他被押到梁军大营后,神色灰败已极。几乎没有高级别的官员接待他,迎接他的是铺天盖地的审问一一还好,没有动粗,算是留了点面子。
十四日,西路军都督蒋恪移驻纪南城,下令后方加紧转输资粮,为下一阶段攻打江陵做好准备。
几乎是在入城同一刻,从东南方向冒出来的敌军袭杀了数十名出外樵采的梁军士兵。也正是通过这些人,他们才得到了纪南失陷、陶臻生死不知的消息。
镇守江陵的陶斌听闻,半响无语。
反应过来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尽可能多地囤积粮食、器械、守具,同时连连催促援军。
消息同样很快传到了屯兵华容的陶侃那里。
他面上没有任何异样表情,这不是本就应该想到的事情么?
最近一段时日,他的精力又被牵扯到了东线。
石城告破之后,竟陵、杨口暴露在敌军兵锋之下。
他不得不率水陆兵马东进,声援那些江州兵。
而且他运气也不错,居然逮着了一支比较冒进的梁军部伍,先用水师横于河上,弓弩齐发,将河北岸的梁军大队射得冲不过来,再调集主力,水陆夹攻,吃掉了这股兵马,获得了斩首七百余级的小胜。
随后趁着大军士气正盛,挥师北上,与北岸的梁军厮杀一场,结果直接被赶回了南岸。
通过这一连串的战斗:再一次证明晋军野战是打不过梁军的,即便是比较能打的荆州军团。
所以,他只能尽可能利用熟悉地理以及水师战力强横的优势,时不时从侧翼发起偷袭,给黄彪所部制造麻烦,让他们无法全力攻城。
至于西线,说实话他只派了少量兵马,突袭出外樵采的梁军,试图让他们吃不上热饭、喝不上热汤,土气降低。
计划就是这么个计划。但正如邵勋曾经感慨战前制定的计划从来没能原样执行过一样,陶侃的计划也走样得厉害。
纪南城失陷就是重重一击。
此城没了,江陵保卫战就可以开打了。除竟陵、杨口外,陶侃又要兼顾江陵方向,简直没法分身。
梁军给予的压力是非常大的!
仗打到现在,被动得要死,几平生出无法抵御的感觉。
将士们的士气也有些低落。甚至已经有人提出,该考虑沔水以南、长江以北的那些城塞了。那一片从东吴时代就有所开发,「土卑沃、广陂泽」、「地富鱼稻」,吴人与魏晋在此相持,都靠这些地方提供资粮。
陶侃没有说什么。他知道将佐们说的不是没有道理,但现在不是时候现在需要拖,拖过敌军兵锋最锐的时间段。
另外,现在还有人记得襄阳么?还有人想将襄阳守军救回来么?襄樊二城好像被所有人刻意遗忘了。
******
腊月十五日,建邺下雪了。
望日大朝会上,群臣们争论不休,最后也没争论出个结果来。
唯一办成的一件事,大概就是确定了明年的年号:太常请天子在「咸和「永和」、「太和」中选一个。
司马哀选了太和。
他很纯孝,今年仅剩的三个多月都没改元,而是从明年正月初一开始改元太和。
结束了半天无意义的争吵,司马衷回到了寝殿式乾殿。
此殿是皇帝寝殿,几乎与太极殿同时动工,但进度很慢,因为没钱。直到司马睿临死前,才修得差不多了,勉强可住人。
司马哀如今便搬到了此处居住,皇后山宜男亦寝于此处,因为独属于她的宫殿还没动工呢一一宫城之内,皇帝与皇后同为「国君」,都有自己的专属寝殿。
「今日一一」司马衷犹豫再三,吞吞吐吐。
「此间只有你我夫妻二人。」山宜男说道。
司马哀想起了王导的话,有些纠结,最终还是决定向皇后问计:「今日殿中军议,有人纠劾陶士衡,以其丧师失地,无能至极为由,请夺其本兼各职。」
山宜男没有发表自己的态度,只看着司马衷,轻声问道:「丞相何意?
司马衷立刻说道:「丞相未发一言,故有争论。」
山宜男一听,心中了然,道:「丞相定然还是想用陶士衡。」
「可朕听闻陶士衡与丞相不睦。」
「此一时彼一时。丞相着眼大局,定然通盘考虑,些许不睦,他不会放在心上的。」山宜男斩钉截铁地说道:「陛下也不要过于苛责陶士衡。」
「为何?」司马哀疑惑道:「群议汹汹,皆言贼兵围江陵、襄阳,迫降新城、上庸,当从重治罪。」
「都哪些人?」山宜男霍然起身,加重了语气,问道。
司马哀看着皇后脸上微微变色,心中一惊,赶忙说道:「以刘大连为首。」
山宜男深吸一口气,饱满的胸部随之起伏不定,道:「陛下只需记得一句话,陶士衡纵有千般不是,却没有野心。他在,荆州局面还能维持,既不会降敌,也不会叛乱。有陶士衡在,荆湘二州安矣。」
司马衷听了连连点头,道:「皇后所言甚是。」
忠心比什么都重要,尤其当下。
山宜男不再看他,双手拢于腹前,在殿中着步子。
片刻之后,说道:1「妾料邵贼已在招抚荆州豪族。朝廷只能依靠襄阳、
纪南、江陵、石城等地苦苦坚守,以待转机。陶士衡这仗打得难看,却未必用错了兵。」
司马衰出神地听着。
「妾不通军事。」山宜男停下脚步,说道:「然观东吴旧图,发现其与曹魏、国朝就在安陆、石城、华容一带相持。安陆、石城反复易手,然仅止于此,深入南下至长江也不可能。孙吴于沔水以南、长江以北广建城塞、广开圩由,故兵得以饱食,民得以殷富。积蓄了几年财货后,甚至还能北上收复失地。妾觉得,南北双方僵持于此定然是有原因的,只是不好妄加猜度。」
司马哀最近天天听大臣们讨论军事,素养提升较快,对军争已经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了,有时候甚至能插话整两句,虽然也不知道说的是对是错。
此刻听了山宜男的话,觉得有道理,又道:「陶士衡连连飞札,请益兵马。蔡谟直言荆州凶险,襄阳守军形同人质,更请益兵。然贼寿春将张硕围攻合肥新城,大言要下东关,克历阳,饮马瓜步,这一路亦很紧要,皇后..」
山宜男的手下意识捏在一起,无意识搓揉着,半响后才道:「陛下,历阳、广陵两地,尤为紧要。邵贼一旦攻取此处,看似还有大江阻隔,实则大势已去,建邮左近必有人投降附逆,故万不能让贼人于此得手。」
说完,轻声叹了口气,道:「诸葛道明坐镇淮阴,水陆将士奋力厮杀,
堪堪将李重阻隔于淮北。山都督亲自领兵至合肥,声援新城,大战数场,方将邵兵阻于施水北岸。若要益兵,当以淮阴、合肥为佳。荆州只能靠陶士衡勉力支撑了。」
说完,看看司马衷的眼晴,说道:「尽量将贼兵推离建邮,越远越好。
陶士衡固然兵少,然何处之兵可称丰足?实在不行,可调湘州诸郡兵马,
北上增援陶士衡。建邺乃要害,人心是根本,陛下不应有疑。」
其实,建邺还是有点兵力的,主要是王舒掌控的禁军。但这支部队不能轻易动用,更何况眼见着荆州战局危殆,江南豪族沈氏居然「不顾大局」,
悍然造反,朝廷已经抽调了万人前去镇压。
好在沈氏的造反没得到其他江东豪族响应,且纷纷派人劝说,让他赶紧归顺朝廷,可既往不咎。
目前禁军、叛军已经开始交战,王师初战不利,不过钱氏突然从背后捅了沈氏一刀,战局逐渐明朗了起来,很快就能平定。
「只能如此了。」司马哀也轻叹道。
建邺是绝对不能有事的,一旦出事,局势立刻急转直下。
而要保建邮,合肥、淮阴两个方向就不能出问题。即便筹到了兵马、器械、钱粮,也要紧着这两处用。
「成都李氏鼠目寸光,悍然侵夺晋土,陛下也不要过于忧心。」山宜男又道:「南中本就未开化之地,令刺史、郡守勉力维持便是。」
李成确实有点鼠目寸光。
他们居然趁着梁晋大战的时机,出兵攻取尚在大晋手里的宁州诸郡,让人愤恨不已。
更有人指出,攻打南中不需要多少兵马,李雄更是以拉拢当地酋帅为主。真正值得担忧的,其实是他们兵出峡内,攻打巴东。
朝廷还能抽出兵马支援巴东吗?很难。
想到这里,山宜男只觉有些累,身上仿佛有千斤重担一般,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每一天都在战战兢,每一天都在安抚人心,每一天都在忧心·
山宜男甚至怀念起了当初还是王妃的那段时光,轻松、自在、安逸,每天想的是打理庭院,栽种花草,或遣人行田,经营产业,甚至是和士族女子们书信往来,畅谈诗赋乐理。
她不是天生喜欢军国大事。
她也和陶士衡一样,在勉力维持罢了。
「若实在不放心。」山宜男最后说道:「待平定沈氏后,可抽调数千禁军西行,增援荆州。」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info/txt/xiazai204933.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info/204933/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info/book/204933.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一百十五章 哪里最为紧要?)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孤独麦客谢谢您的支持!!
因为严密的封锁,江陵那边压根不知道这里发生了什么,毕竟两地相隔二十余里呢,不受干扰下的正常行军都要一天一一考虑到河网密布的现实,
大部队一天还走不了二十里,毕竟人数越多,行军速度就越慢,人越少反而越快。
从纯军事角度来说,纪南城压根就不该守,但从人心和政治角度来说,
又不得不守,毕竟这是一个豪族政治年代,你不得不打「士族观瞻」仗。
当然,陶臻打了观瞻仗,还是没用。
当他被押到梁军大营后,神色灰败已极。几乎没有高级别的官员接待他,迎接他的是铺天盖地的审问一一还好,没有动粗,算是留了点面子。
十四日,西路军都督蒋恪移驻纪南城,下令后方加紧转输资粮,为下一阶段攻打江陵做好准备。
几乎是在入城同一刻,从东南方向冒出来的敌军袭杀了数十名出外樵采的梁军士兵。也正是通过这些人,他们才得到了纪南失陷、陶臻生死不知的消息。
镇守江陵的陶斌听闻,半响无语。
反应过来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尽可能多地囤积粮食、器械、守具,同时连连催促援军。
消息同样很快传到了屯兵华容的陶侃那里。
他面上没有任何异样表情,这不是本就应该想到的事情么?
最近一段时日,他的精力又被牵扯到了东线。
石城告破之后,竟陵、杨口暴露在敌军兵锋之下。
他不得不率水陆兵马东进,声援那些江州兵。
而且他运气也不错,居然逮着了一支比较冒进的梁军部伍,先用水师横于河上,弓弩齐发,将河北岸的梁军大队射得冲不过来,再调集主力,水陆夹攻,吃掉了这股兵马,获得了斩首七百余级的小胜。
随后趁着大军士气正盛,挥师北上,与北岸的梁军厮杀一场,结果直接被赶回了南岸。
通过这一连串的战斗:再一次证明晋军野战是打不过梁军的,即便是比较能打的荆州军团。
所以,他只能尽可能利用熟悉地理以及水师战力强横的优势,时不时从侧翼发起偷袭,给黄彪所部制造麻烦,让他们无法全力攻城。
至于西线,说实话他只派了少量兵马,突袭出外樵采的梁军,试图让他们吃不上热饭、喝不上热汤,土气降低。
计划就是这么个计划。但正如邵勋曾经感慨战前制定的计划从来没能原样执行过一样,陶侃的计划也走样得厉害。
纪南城失陷就是重重一击。
此城没了,江陵保卫战就可以开打了。除竟陵、杨口外,陶侃又要兼顾江陵方向,简直没法分身。
梁军给予的压力是非常大的!
仗打到现在,被动得要死,几平生出无法抵御的感觉。
将士们的士气也有些低落。甚至已经有人提出,该考虑沔水以南、长江以北的那些城塞了。那一片从东吴时代就有所开发,「土卑沃、广陂泽」、「地富鱼稻」,吴人与魏晋在此相持,都靠这些地方提供资粮。
陶侃没有说什么。他知道将佐们说的不是没有道理,但现在不是时候现在需要拖,拖过敌军兵锋最锐的时间段。
另外,现在还有人记得襄阳么?还有人想将襄阳守军救回来么?襄樊二城好像被所有人刻意遗忘了。
******
腊月十五日,建邺下雪了。
望日大朝会上,群臣们争论不休,最后也没争论出个结果来。
唯一办成的一件事,大概就是确定了明年的年号:太常请天子在「咸和「永和」、「太和」中选一个。
司马哀选了太和。
他很纯孝,今年仅剩的三个多月都没改元,而是从明年正月初一开始改元太和。
结束了半天无意义的争吵,司马衷回到了寝殿式乾殿。
此殿是皇帝寝殿,几乎与太极殿同时动工,但进度很慢,因为没钱。直到司马睿临死前,才修得差不多了,勉强可住人。
司马哀如今便搬到了此处居住,皇后山宜男亦寝于此处,因为独属于她的宫殿还没动工呢一一宫城之内,皇帝与皇后同为「国君」,都有自己的专属寝殿。
「今日一一」司马衷犹豫再三,吞吞吐吐。
「此间只有你我夫妻二人。」山宜男说道。
司马哀想起了王导的话,有些纠结,最终还是决定向皇后问计:「今日殿中军议,有人纠劾陶士衡,以其丧师失地,无能至极为由,请夺其本兼各职。」
山宜男没有发表自己的态度,只看着司马衷,轻声问道:「丞相何意?
司马衷立刻说道:「丞相未发一言,故有争论。」
山宜男一听,心中了然,道:「丞相定然还是想用陶士衡。」
「可朕听闻陶士衡与丞相不睦。」
「此一时彼一时。丞相着眼大局,定然通盘考虑,些许不睦,他不会放在心上的。」山宜男斩钉截铁地说道:「陛下也不要过于苛责陶士衡。」
「为何?」司马哀疑惑道:「群议汹汹,皆言贼兵围江陵、襄阳,迫降新城、上庸,当从重治罪。」
「都哪些人?」山宜男霍然起身,加重了语气,问道。
司马哀看着皇后脸上微微变色,心中一惊,赶忙说道:「以刘大连为首。」
山宜男深吸一口气,饱满的胸部随之起伏不定,道:「陛下只需记得一句话,陶士衡纵有千般不是,却没有野心。他在,荆州局面还能维持,既不会降敌,也不会叛乱。有陶士衡在,荆湘二州安矣。」
司马衷听了连连点头,道:「皇后所言甚是。」
忠心比什么都重要,尤其当下。
山宜男不再看他,双手拢于腹前,在殿中着步子。
片刻之后,说道:1「妾料邵贼已在招抚荆州豪族。朝廷只能依靠襄阳、
纪南、江陵、石城等地苦苦坚守,以待转机。陶士衡这仗打得难看,却未必用错了兵。」
司马衰出神地听着。
「妾不通军事。」山宜男停下脚步,说道:「然观东吴旧图,发现其与曹魏、国朝就在安陆、石城、华容一带相持。安陆、石城反复易手,然仅止于此,深入南下至长江也不可能。孙吴于沔水以南、长江以北广建城塞、广开圩由,故兵得以饱食,民得以殷富。积蓄了几年财货后,甚至还能北上收复失地。妾觉得,南北双方僵持于此定然是有原因的,只是不好妄加猜度。」
司马哀最近天天听大臣们讨论军事,素养提升较快,对军争已经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了,有时候甚至能插话整两句,虽然也不知道说的是对是错。
此刻听了山宜男的话,觉得有道理,又道:「陶士衡连连飞札,请益兵马。蔡谟直言荆州凶险,襄阳守军形同人质,更请益兵。然贼寿春将张硕围攻合肥新城,大言要下东关,克历阳,饮马瓜步,这一路亦很紧要,皇后..」
山宜男的手下意识捏在一起,无意识搓揉着,半响后才道:「陛下,历阳、广陵两地,尤为紧要。邵贼一旦攻取此处,看似还有大江阻隔,实则大势已去,建邮左近必有人投降附逆,故万不能让贼人于此得手。」
说完,轻声叹了口气,道:「诸葛道明坐镇淮阴,水陆将士奋力厮杀,
堪堪将李重阻隔于淮北。山都督亲自领兵至合肥,声援新城,大战数场,方将邵兵阻于施水北岸。若要益兵,当以淮阴、合肥为佳。荆州只能靠陶士衡勉力支撑了。」
说完,看看司马衷的眼晴,说道:「尽量将贼兵推离建邮,越远越好。
陶士衡固然兵少,然何处之兵可称丰足?实在不行,可调湘州诸郡兵马,
北上增援陶士衡。建邺乃要害,人心是根本,陛下不应有疑。」
其实,建邺还是有点兵力的,主要是王舒掌控的禁军。但这支部队不能轻易动用,更何况眼见着荆州战局危殆,江南豪族沈氏居然「不顾大局」,
悍然造反,朝廷已经抽调了万人前去镇压。
好在沈氏的造反没得到其他江东豪族响应,且纷纷派人劝说,让他赶紧归顺朝廷,可既往不咎。
目前禁军、叛军已经开始交战,王师初战不利,不过钱氏突然从背后捅了沈氏一刀,战局逐渐明朗了起来,很快就能平定。
「只能如此了。」司马哀也轻叹道。
建邺是绝对不能有事的,一旦出事,局势立刻急转直下。
而要保建邮,合肥、淮阴两个方向就不能出问题。即便筹到了兵马、器械、钱粮,也要紧着这两处用。
「成都李氏鼠目寸光,悍然侵夺晋土,陛下也不要过于忧心。」山宜男又道:「南中本就未开化之地,令刺史、郡守勉力维持便是。」
李成确实有点鼠目寸光。
他们居然趁着梁晋大战的时机,出兵攻取尚在大晋手里的宁州诸郡,让人愤恨不已。
更有人指出,攻打南中不需要多少兵马,李雄更是以拉拢当地酋帅为主。真正值得担忧的,其实是他们兵出峡内,攻打巴东。
朝廷还能抽出兵马支援巴东吗?很难。
想到这里,山宜男只觉有些累,身上仿佛有千斤重担一般,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每一天都在战战兢,每一天都在安抚人心,每一天都在忧心·
山宜男甚至怀念起了当初还是王妃的那段时光,轻松、自在、安逸,每天想的是打理庭院,栽种花草,或遣人行田,经营产业,甚至是和士族女子们书信往来,畅谈诗赋乐理。
她不是天生喜欢军国大事。
她也和陶士衡一样,在勉力维持罢了。
「若实在不放心。」山宜男最后说道:「待平定沈氏后,可抽调数千禁军西行,增援荆州。」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info/txt/xiazai204933.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info/204933/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info/book/204933.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一百十五章 哪里最为紧要?)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孤独麦客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