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qiqixs.info
第101章 天下英雄如过江之鲫
都重生了谁还当人 本章字数:4833 都重生了谁还当人txt下载
“我做的主要是求基波二次和三次谐波公式的算法分析,针对周期性非正弦交流量进行傅里叶级数分解”
李广直原本躬着的背直了起来,整个人就像是枯木逢春一样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他手指在空中比比划划,就好像黑板就在他的面前一样。
许青山愣了一下。
一个人能够在短时间内出现这么大的反差,看起来一点都不像是装的。
可如果李广直在讲课的时候是这种状态的话,那他不应该不适应教学岗啊?
“我在做堆垒数论的时候,主要还是延续了华罗庚先生的路线,主要研究的还是素变量问题”
李广直整个人似乎已经开始进入了一种比较沉浸的状态,神神叨叨的,甚至人都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手舞足蹈。
说到了自己擅长的地方,气质完全不一样了。
许青山没有打断他的表演。
李广直的状态许青山很能理解,其实很多热爱学术研究的科学研究人员,在真正沉浸地进入了自己的专属领域的时候,就会有一种忘我的境界。
有人说这不就是正常的心流状态吗?
其实还真不是。
他们随时能够从这种状态里抽离出来,也能快速地进入,和本质上是专注度的心流状态不同,这种状态更多的是激情。
所以如果只是单看搞科研的人,一天干活十几个小时都不喊累,实际上并不是真的不累,而是他们失去了对疲惫的知觉。
激情的物质表现是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等各种信息素。
可以大幅度地降低人对于其他情绪的感知。
“可以再观察看看。”
刘若川侧过头来小声地和许青山说道
李广直现在说得起劲,完全没有注意到两位主面试官正在窃窃私语,他甚至在讲自己研究要点的时候,还用上了慷慨激昂的声调。
“他似乎还挺适合做学术工作的,这要是换个狠一点的导师,岂不是能把他压榨到死?”
许青山说道。
“我估计在前两家也都是这样的,放进候选吧。”
三言两语,许青山和刘若川就如此定下来了李广直的定位。
“嗯,还不错,可以去隔壁的办公室休息一下,晚点进行第二轮面试。”
刘若川把简历收起来。
李广直在听到了刘若川的话以后,愣了一下,原本激情澎湃的状态又瞬间收敛了起来,恢复到了那种畏畏缩缩的状态,脖子又缩回去,像是一只怯懦的老乌龟。
“诶,好好,谢谢许导,谢谢刘导,谢谢,谢谢.”
李广直嘴里不停地念叨着。
这种形象的理工男,放到谁眼里可能都很难被看的惯,可他也有自己的闪光点。
“自信一点,刚刚表现得不错。”
许青山有些看不惯李广直这个模样,在他要出门的时候,开口说了一句。
李广直原本躬着的背霎时间顿住了。
他缓缓地回头,看向了许青山,莫名的,眼睛里竟然闪烁着泪光。
许青山温和地朝着他点了点头。
他对于这些热爱自己事业,热爱自己工作的人,其实心中还是怀揣着一分敬意的。
“谢谢。”
李广直再度开口说道,只不过这一次他却是回退了两步,朝着许青山鞠躬,才匆匆地退了出去。
“他这是?”
许青山感觉李广直的反应有些大了,自己只不过是简单认可了一下他,有些疑惑地看向了刘若川。
刘若川脸上倒是有些怜悯。
“看这样子,倒是不难理解他的状态了。这明显就是读博和做研究的时候,被大老板打压久了,心态完全变质了,就算毕业了以后,自己去当了教授,也还调整不过来,简单来说,就是缺乏认可。”
刘若川看向了许青山,有些感慨又羡慕地说道。
“我说这话可不是在泛酸或者是阴阳怪气,但是青山你的路真的是无数做学术研究的人梦寐以求的道路,在做学术研究这条道路上,不知道有多少人日夜兼程着在前进,但他们并不能拿到自己想要得到的成果。更不用说还能像你这样一路过来都能得到学校和导师的支持,甚至能够获得很多特权,打破很多先例。”
“像李广直这样的科研研究者并不在少数,有些人或许在博士阶段就已经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也有人自此就选择远离院校,不再踏入所谓的学术圈。”
“其实像是国内学术圈每年毕业那么多硕士,那么多博士,真正的想专心的做研究的十不存一。更多的人在拿到学历的那一刻起,就想脱离这个让他们深陷其中的泥潭。”
许青山了然地点了点头。
这样的经历是他两世为人,也不甚了解的。
而且在他重生之后,就从高中到大学一路过来都顺顺利利的,满路都是贵人。
尽管这很大原因是他的个人实力和潜力强的太难让人忽视了,可说句实在话,就算是真正的天才,人生也不一定不坎坷。
从这个角度来看,许青山是极度幸运的。
“让下一个人进来吧,我们动作快一点,别让他们等太久了。”
许青山叹了口气,说道。
研究团队的招聘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虽然许青山他们团队人不多,可每个人分工明确而且行动效率很高,再加上前来面试的这些候选人一个个都是高级知识分子,每个人的综合素质也都很高,理解能力也很强,所以这场面试会的速度极快。
仅仅用了一个上午的时间,许青山和刘若川就完成了初步的筛选。
除了原定的8位候选人之外,还有17位闻讯赶来的自我推荐的研究人员。
能够在这个时候赶过来自荐的科研人员,那都是有自己过硬的底气,人均国内外顶校背景,甚至人手都有高影响因子的论文。
甚至有一个手中还握着二十四项专利,认为自己能够在应用方面为许青山提供一定的即战力。
不得不说,本身这帮人在学习的时候就是顶级卷王,而他们能够走到今天这样的高度,那更是卷王中的卷王。
他们的视野、判断能力都要比常人强上许多。
甚至有人能够给出自己认为的许青山研究团队最佳的发展路线,这一看就是一个小刘若川型的人物,主要是他说的点还真的说中了,正是许青山和刘若川之前讨论过的内容。
这一次面试会算是让许青山见识到了天下豪杰的冰山一角。
难怪会有人说,天下英雄如过江之鲫,只有能够抓住机会,扬名天下的才是真正的大英雄。
“完蛋了呀,那这样有点难选,这帮人怎么都这么厉害?”
许青山有些犯难的看着面前定下来的候选名录,这个名单上的人数要比他们之前预想的要多得多。
“毕竟都是冲着你的名头来的,没点本事都不好意思来你面前亮相。看看吧,实在没办法就要多组织几轮面试或者笔试,把他们的真金白银都试出来。”
刘若川也有些犯难,只不过这是幸福的犯难,他就算是在法国巴黎高师的时候,都很少见到有哪个教授的课题组能这么受年轻的优秀研究人才的欢迎。
毕竟正常来说,一位老教授的研究方向基本上都定死了,而这就是已经完成了一轮大的筛选。
特别像是数学这种涵盖极广的超大类领域本身,学数学的人就不能算多,要学这个方向的就更少了,再细分到小的领域里,那就是少之又少。
像这种招研究员的招聘,一年能来面试个四五个人都已经算不少的了。
毕竟有潜力的年轻才俊,所有研究所都抢着要,而资质和实力都很普通的人,就连实验室的门槛都过不了。
也就是许先生这种拥有无限可能研究方向也很广,甚至还跟其他学科有很大的交叉比例的实验室,才能这么受欢迎。
要知道许青山研究团队的招聘公告才发出来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能组织起这么二十几位能过标准线的人才来,那是极其夸张的。
当然这并不代表着这些人才都是代职的,其实其中蛮多人,接近三分之二的人,都是目前有教职或者是研究岗的。
就是不知道他们现在就职的学校,在知道他们偷跑来参加许青山团队面试的时候,会做何感想。
虽然人才这么多,很难定下来可毕竟名额有限,在纠结了一下午之后,又经过了两轮比较深入细致的面试,许青山才敲定了最后的四个人选。
而在这四个人中,李广直的名字俨然排在第一位。
或许是因为长期被否定,然后在第一轮面试离开的时候,被许青山的肯定所鼓励,李广直在之后三轮面试的表现要好上很多。
他说话都不磕罢了,在讲到自己专业领域的东西时,还能积极地申请跟许青山互动。
而但凡许青山现场让他做的事情跟尝试延展讲述的课题,他也没有第2句话说办就办,主打的就是一个任劳任怨的好用牛马。
就李广直的这种性格,难怪他的前领导会pua他,这种老好人看着就让别人想欺负。
“小王,明天你带着我们这四位研究员去办理一下手续,有什么不懂的,你直接问你们刘导就好了。”
许青山打个哈欠。
他也不知道为什么,自从自己开始专注的做研究之后,慢慢的就不太喜欢把时间花费在跟大量的人短时间社交上。
虽然这种面试会根本就算不了社交,而算是工作。
“你呀,你就只会把事情丢给我。去吧,人都定好了,我来处理就行了。”
刘若川笑着指着许青山整理着桌上的各种文件,现在团队的框架已经定了下来。
招收的四个人里,有像李广直这种就是专精于研究的科研人员;还有另外一位就是那个工科出身表示自己能够在应用数学上给许青山提供基站力的青年工程师;另一位是女学者,其貌不扬,为人低调,可是她的风格大有一种plus版王隗的感觉,不管是谈吐还是他的论文风格都很踏实很能干,许青山敏锐的察觉到这是一个隐藏的超级卷王。
最后一个则是那个小刘若川,这个名额是刘若川定下来的,也是刘若川打算留着自己培养的人才,他在研究团队管理上似乎挺有经验,年纪不大,今年也才28岁,算是和刘若川相仿的年纪,两个人气质也有些接近,交流起来应该也不是问题。
其实许青山也有些不理解。
他们这4个人现在其实都有自己的教研岗,其中那位叫做金晶的女学者,甚至今年都评上副教授了,可是他们还是毅然决然的选择来到自己的研究团队。
在面试的时候,许青山也有特地就这个问题问过金晶。
金晶是这么说的。
“我认为国内现在的科研氛围有些过于追求成果论和数量论,这对于科研环境来说是不好的。虽然许研究员的成果确实很好看,短时间内的数量也很多,看起来像是这种成果论和数量论的优胜者,但实际上我在深入的研究了您的论文之后,我觉得不是这样的,因为您的每一步推导,每一步计算,都沉稳得像是经历过了成千上万次尝试。起码在我看来,论文的证明过程无懈可击,并没有任何虚浮的为了证明而证明的仓促感。”
“这就是我希望达到的境界。”
“所以,我希望能够脚踏实地的和你一块做最前沿、最有活力的科研。”
这可不是在拍许青山的马屁,当时金晶说这话的时候,眼神坚定得像是要当场入党,她是真的这么认为的。
对于她这样放弃了自身在985院校副教授的位置,自愿赔付,来到自己团队的,许青山自然也不能吝啬,同等的副研究员的位置肯定是跑不了的。
而那位叫张珂的工科学者、工程师,本身也是通信方面的专家,虽然本身不在院校,但以他的能力和资历,一个副研究员也跑不了。
反倒是李广直这个许青山打算亲自带的,和刘若川带的方云海,只能先安排成助理研究员。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info/txt/xiazai216767.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info/216767/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info/book/216767.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101章 天下英雄如过江之鲫)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云少陵谢谢您的支持!!
李广直原本躬着的背直了起来,整个人就像是枯木逢春一样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他手指在空中比比划划,就好像黑板就在他的面前一样。
许青山愣了一下。
一个人能够在短时间内出现这么大的反差,看起来一点都不像是装的。
可如果李广直在讲课的时候是这种状态的话,那他不应该不适应教学岗啊?
“我在做堆垒数论的时候,主要还是延续了华罗庚先生的路线,主要研究的还是素变量问题”
李广直整个人似乎已经开始进入了一种比较沉浸的状态,神神叨叨的,甚至人都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手舞足蹈。
说到了自己擅长的地方,气质完全不一样了。
许青山没有打断他的表演。
李广直的状态许青山很能理解,其实很多热爱学术研究的科学研究人员,在真正沉浸地进入了自己的专属领域的时候,就会有一种忘我的境界。
有人说这不就是正常的心流状态吗?
其实还真不是。
他们随时能够从这种状态里抽离出来,也能快速地进入,和本质上是专注度的心流状态不同,这种状态更多的是激情。
所以如果只是单看搞科研的人,一天干活十几个小时都不喊累,实际上并不是真的不累,而是他们失去了对疲惫的知觉。
激情的物质表现是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等各种信息素。
可以大幅度地降低人对于其他情绪的感知。
“可以再观察看看。”
刘若川侧过头来小声地和许青山说道
李广直现在说得起劲,完全没有注意到两位主面试官正在窃窃私语,他甚至在讲自己研究要点的时候,还用上了慷慨激昂的声调。
“他似乎还挺适合做学术工作的,这要是换个狠一点的导师,岂不是能把他压榨到死?”
许青山说道。
“我估计在前两家也都是这样的,放进候选吧。”
三言两语,许青山和刘若川就如此定下来了李广直的定位。
“嗯,还不错,可以去隔壁的办公室休息一下,晚点进行第二轮面试。”
刘若川把简历收起来。
李广直在听到了刘若川的话以后,愣了一下,原本激情澎湃的状态又瞬间收敛了起来,恢复到了那种畏畏缩缩的状态,脖子又缩回去,像是一只怯懦的老乌龟。
“诶,好好,谢谢许导,谢谢刘导,谢谢,谢谢.”
李广直嘴里不停地念叨着。
这种形象的理工男,放到谁眼里可能都很难被看的惯,可他也有自己的闪光点。
“自信一点,刚刚表现得不错。”
许青山有些看不惯李广直这个模样,在他要出门的时候,开口说了一句。
李广直原本躬着的背霎时间顿住了。
他缓缓地回头,看向了许青山,莫名的,眼睛里竟然闪烁着泪光。
许青山温和地朝着他点了点头。
他对于这些热爱自己事业,热爱自己工作的人,其实心中还是怀揣着一分敬意的。
“谢谢。”
李广直再度开口说道,只不过这一次他却是回退了两步,朝着许青山鞠躬,才匆匆地退了出去。
“他这是?”
许青山感觉李广直的反应有些大了,自己只不过是简单认可了一下他,有些疑惑地看向了刘若川。
刘若川脸上倒是有些怜悯。
“看这样子,倒是不难理解他的状态了。这明显就是读博和做研究的时候,被大老板打压久了,心态完全变质了,就算毕业了以后,自己去当了教授,也还调整不过来,简单来说,就是缺乏认可。”
刘若川看向了许青山,有些感慨又羡慕地说道。
“我说这话可不是在泛酸或者是阴阳怪气,但是青山你的路真的是无数做学术研究的人梦寐以求的道路,在做学术研究这条道路上,不知道有多少人日夜兼程着在前进,但他们并不能拿到自己想要得到的成果。更不用说还能像你这样一路过来都能得到学校和导师的支持,甚至能够获得很多特权,打破很多先例。”
“像李广直这样的科研研究者并不在少数,有些人或许在博士阶段就已经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也有人自此就选择远离院校,不再踏入所谓的学术圈。”
“其实像是国内学术圈每年毕业那么多硕士,那么多博士,真正的想专心的做研究的十不存一。更多的人在拿到学历的那一刻起,就想脱离这个让他们深陷其中的泥潭。”
许青山了然地点了点头。
这样的经历是他两世为人,也不甚了解的。
而且在他重生之后,就从高中到大学一路过来都顺顺利利的,满路都是贵人。
尽管这很大原因是他的个人实力和潜力强的太难让人忽视了,可说句实在话,就算是真正的天才,人生也不一定不坎坷。
从这个角度来看,许青山是极度幸运的。
“让下一个人进来吧,我们动作快一点,别让他们等太久了。”
许青山叹了口气,说道。
研究团队的招聘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虽然许青山他们团队人不多,可每个人分工明确而且行动效率很高,再加上前来面试的这些候选人一个个都是高级知识分子,每个人的综合素质也都很高,理解能力也很强,所以这场面试会的速度极快。
仅仅用了一个上午的时间,许青山和刘若川就完成了初步的筛选。
除了原定的8位候选人之外,还有17位闻讯赶来的自我推荐的研究人员。
能够在这个时候赶过来自荐的科研人员,那都是有自己过硬的底气,人均国内外顶校背景,甚至人手都有高影响因子的论文。
甚至有一个手中还握着二十四项专利,认为自己能够在应用方面为许青山提供一定的即战力。
不得不说,本身这帮人在学习的时候就是顶级卷王,而他们能够走到今天这样的高度,那更是卷王中的卷王。
他们的视野、判断能力都要比常人强上许多。
甚至有人能够给出自己认为的许青山研究团队最佳的发展路线,这一看就是一个小刘若川型的人物,主要是他说的点还真的说中了,正是许青山和刘若川之前讨论过的内容。
这一次面试会算是让许青山见识到了天下豪杰的冰山一角。
难怪会有人说,天下英雄如过江之鲫,只有能够抓住机会,扬名天下的才是真正的大英雄。
“完蛋了呀,那这样有点难选,这帮人怎么都这么厉害?”
许青山有些犯难的看着面前定下来的候选名录,这个名单上的人数要比他们之前预想的要多得多。
“毕竟都是冲着你的名头来的,没点本事都不好意思来你面前亮相。看看吧,实在没办法就要多组织几轮面试或者笔试,把他们的真金白银都试出来。”
刘若川也有些犯难,只不过这是幸福的犯难,他就算是在法国巴黎高师的时候,都很少见到有哪个教授的课题组能这么受年轻的优秀研究人才的欢迎。
毕竟正常来说,一位老教授的研究方向基本上都定死了,而这就是已经完成了一轮大的筛选。
特别像是数学这种涵盖极广的超大类领域本身,学数学的人就不能算多,要学这个方向的就更少了,再细分到小的领域里,那就是少之又少。
像这种招研究员的招聘,一年能来面试个四五个人都已经算不少的了。
毕竟有潜力的年轻才俊,所有研究所都抢着要,而资质和实力都很普通的人,就连实验室的门槛都过不了。
也就是许先生这种拥有无限可能研究方向也很广,甚至还跟其他学科有很大的交叉比例的实验室,才能这么受欢迎。
要知道许青山研究团队的招聘公告才发出来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能组织起这么二十几位能过标准线的人才来,那是极其夸张的。
当然这并不代表着这些人才都是代职的,其实其中蛮多人,接近三分之二的人,都是目前有教职或者是研究岗的。
就是不知道他们现在就职的学校,在知道他们偷跑来参加许青山团队面试的时候,会做何感想。
虽然人才这么多,很难定下来可毕竟名额有限,在纠结了一下午之后,又经过了两轮比较深入细致的面试,许青山才敲定了最后的四个人选。
而在这四个人中,李广直的名字俨然排在第一位。
或许是因为长期被否定,然后在第一轮面试离开的时候,被许青山的肯定所鼓励,李广直在之后三轮面试的表现要好上很多。
他说话都不磕罢了,在讲到自己专业领域的东西时,还能积极地申请跟许青山互动。
而但凡许青山现场让他做的事情跟尝试延展讲述的课题,他也没有第2句话说办就办,主打的就是一个任劳任怨的好用牛马。
就李广直的这种性格,难怪他的前领导会pua他,这种老好人看着就让别人想欺负。
“小王,明天你带着我们这四位研究员去办理一下手续,有什么不懂的,你直接问你们刘导就好了。”
许青山打个哈欠。
他也不知道为什么,自从自己开始专注的做研究之后,慢慢的就不太喜欢把时间花费在跟大量的人短时间社交上。
虽然这种面试会根本就算不了社交,而算是工作。
“你呀,你就只会把事情丢给我。去吧,人都定好了,我来处理就行了。”
刘若川笑着指着许青山整理着桌上的各种文件,现在团队的框架已经定了下来。
招收的四个人里,有像李广直这种就是专精于研究的科研人员;还有另外一位就是那个工科出身表示自己能够在应用数学上给许青山提供基站力的青年工程师;另一位是女学者,其貌不扬,为人低调,可是她的风格大有一种plus版王隗的感觉,不管是谈吐还是他的论文风格都很踏实很能干,许青山敏锐的察觉到这是一个隐藏的超级卷王。
最后一个则是那个小刘若川,这个名额是刘若川定下来的,也是刘若川打算留着自己培养的人才,他在研究团队管理上似乎挺有经验,年纪不大,今年也才28岁,算是和刘若川相仿的年纪,两个人气质也有些接近,交流起来应该也不是问题。
其实许青山也有些不理解。
他们这4个人现在其实都有自己的教研岗,其中那位叫做金晶的女学者,甚至今年都评上副教授了,可是他们还是毅然决然的选择来到自己的研究团队。
在面试的时候,许青山也有特地就这个问题问过金晶。
金晶是这么说的。
“我认为国内现在的科研氛围有些过于追求成果论和数量论,这对于科研环境来说是不好的。虽然许研究员的成果确实很好看,短时间内的数量也很多,看起来像是这种成果论和数量论的优胜者,但实际上我在深入的研究了您的论文之后,我觉得不是这样的,因为您的每一步推导,每一步计算,都沉稳得像是经历过了成千上万次尝试。起码在我看来,论文的证明过程无懈可击,并没有任何虚浮的为了证明而证明的仓促感。”
“这就是我希望达到的境界。”
“所以,我希望能够脚踏实地的和你一块做最前沿、最有活力的科研。”
这可不是在拍许青山的马屁,当时金晶说这话的时候,眼神坚定得像是要当场入党,她是真的这么认为的。
对于她这样放弃了自身在985院校副教授的位置,自愿赔付,来到自己团队的,许青山自然也不能吝啬,同等的副研究员的位置肯定是跑不了的。
而那位叫张珂的工科学者、工程师,本身也是通信方面的专家,虽然本身不在院校,但以他的能力和资历,一个副研究员也跑不了。
反倒是李广直这个许青山打算亲自带的,和刘若川带的方云海,只能先安排成助理研究员。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info/txt/xiazai216767.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info/216767/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info/book/216767.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101章 天下英雄如过江之鲫)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云少陵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