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电子书网 » 穿越小说 » 嘉靖承明最新章节列表 » 第四百二十一章 君权至上,准予收尸也是恩德!

最新网址:www.qiqixs.info

第四百二十一章 君权至上,准予收尸也是恩德!

文/枫渡清江
嘉靖承明 本章字数:5078 嘉靖承明txt下载
推荐阅读:斗破苍穹 最佳女婿 邪王追妻:废材逆天小姐 奶爸的异界餐厅 极品全能学生 万族之劫 邪王追妻:废材逆天小姐 重生八零锦绣军婚 诸天投影 都市超级医仙
    西苑。

    刚在游完泳的朱厚熜上了岸后,就换了一身轻柔的绸衣,然后坐在水池边,看起话本来。

    大明朝如今流行话本。

    而话本,也往往会反应一些底层市井的社会状况,能作为朱厚熜决定改革方向与烈度的参考。

    所以,朱厚熜基本上会在午朝与锻炼结束后,看看话本,既是了解市井小民,也是休憩。

    而朱厚熜这时正看着话本,太监黄锦就走了来说:“皇爷,鲁英已被正刑,其家人递了请恩准收其尸首的本。”

    在这个君权至上的时代。

    朱厚熜要杀谁,其家人是不能也不敢有怨言的,甚至收尸也得请旨才行。

    毕竟,皇帝准不准其收尸,也是施恩还是施威的一种表现。

    “告诉内阁,准其收尸。”

    朱厚熜点头说了后,就继续看起话本来。

    待到了晚膳后,朱厚熜才回了御书房,且杨一清、张璁、赵璜、桂萼也叫了来。

    “虽说不和贡,但也不是说,就不能考虑边备,真不把边镇军民的安全当回事。”

    “所以,朕召你们来,也是要再议议接下来要做些什么应对之事。”

    “你们也可以再提提你们的看法。”

    朱厚熜说道。

    杨一清这时先开口言道:“陛下选择不和贡,以臣愚见,的确是明智之举,因为无论如何,俺答想和贡这事本就是他一厢情愿。”

    “如何是一厢情愿?”

    张璁这时先主动问了一句。

    杨一清则继续说道:“北虏不断南犯,根子上还是在于眼下气温是一年比一年冷,塞外草地退化严重,大量漠北的鞑子不断南下,造成人多地少的局面,许多鞑子迫于生计也就不得不主动越过边墙寇掠汉民;”

    “所以,俺答即便畏于我大明国力,想要和贡,他也阻止不了底下的鞑子因为要养家而越关来寇,到时候,所谓和贡也只会是形同虚设,并不能真正的让虏患平息!”

    “正是这个道理!”

    “和贡贸易带来的收益只能养肥鞑子贵族与边镇大户,他们到时候可以更加合法的勾结在一起,蓄积人口与财帑,但两边的穷苦百姓则还是会因为气温的越发严寒、牛羊粮食的减产、而互相伤害得更加利害,乃至会因为贸易也不足以维系安宁,而裹挟勾结在一起的鞑子贵族和边镇大户,发动更大规模的南侵。”

    “这就是朕现在没打算和贡的真正原因。”

    “对于鞑靼,要想让其真正的不寇掠大明,不是让他们的贵族臣服那么简单,而是得彻底征服他们的部民!”

    “让他们与我们同化为一族,且只认朕这一个主,只给朕交税,只为朕服役,然后才能让他们自由贸易!”

    朱厚熜说起自己为何不和贡的真正原因来。

    他不得不承认,杨一清到底做过三边总督,还是见识深远的,猜到了自己不答应和贡的原因,也认识到了小冰河气候对国运带来的影响。

    杨一清这时也继续附和说:“陛下圣明,不同化他们,是不会放心让他们与汉人一起待在北方屯堡内的!鞑靼的贵族即便要被允许存在,也不能再有统御部族的权力,而只能如宗藩一样,有尊贵之名无尊贵之实。”

    朱厚熜颔首,且继续说道:“不只是同化,还要把他们大量往海外迁徙,北方越来越苦寒,连京师如今都三月不断雪,这样下去,九边一带能生存的人就肯定不如以前多,而多余的人只能往海外调,往南调。”

    “臣明白陛下的意思了!”

    “要想让边镇安宁,不是下一道旨准予和贡边贸就够,还得为这些普通鞑子谋出路。”

    “但前提是,他们得也同化投附为我中华之民,愿意做陛下的子民才行!”

    “这样,陛下就能把他们往南迁徙,往海外迁徙,比如让他们去参与改土归流之事,平定西南那些也无视国法、杀我汉人、掠我汉人为奴的土司,又比如他们去东莱、日出这些地方开垦,转牧为农。”

    张璁这时再次开了口。

    而赵璜这时也跟着道:“陛下这真是大谋略、大智慧!”

    桂萼则跟着说:“的确是大谋略,大智慧,不但解决北疆的问题,也顺便解决了南疆的问题,而比为一时苟安只与俺答和贡,冒着让俺答做大的风险的方略高明多了。”

    “你们是御书房大臣,就不必说那么多奉承之言,只表示赞同或反对就行了。”

    朱厚熜这时笑着提醒道。

    “是!”

    接着。

    朱厚熜又道:“另外,现在不答应和贡,朕也是怕养大北方地方豪强,一切都得等朝廷能彻底出兵降服鞑靼后,才能谈边镇开贸一事。”

    “陛下说的是,只是这样一来,边备就更加不能松懈。”

    “垮塌的边墙得尽快修补,需要增设的边墙,也应该尽快增设。”

    “再有就是增兵,各处屯堡的精兵不能少。”

    “俺答见和贡不成,肯定会频繁寇边。”

    “所以,九边就得更加谨慎以待。”

    杨一清这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朱厚熜点头:“元辅说的没错,要加强边备!边墙也得整修!”

    “朝廷现在虽说财力充足,但因为军户改革诸事太多,还没法调配足够的人力去修补边墙,但眼下,军户改革初步之事已经完成,俺答目前也不再是威胁,九边是该趁此大力修补边墙的。”

    “虽说最好的防御是进攻,但对于边民而言,如果有边墙自然比没有边墙好事,另外,对于控制贸易而言,有边墙也比没有边墙好!”

    朱厚熜继续说道。

    “陛下说的是,尤其是眼下气温是一年比一年冷,关外许多草地都在退化,北虏寇掠已不仅仅是因为虏酋野心膨胀,也与鞑子生存越来越艰难有关,所以,近来虏酋大规模入寇有,而少量鞑子游骑来扣边劫掠的情况也更是频繁。”

    “因而,广建边墙对护卫边民百姓而言,还是很重要的。”

    “否则的话,只会导致越来越多的边镇军民逃亡,使边防更为空虚,边屯更加荒废。”

    杨一清附和着说道。

    朱厚熜跟着颔首:“没错,眼下边镇兵民普遍因为粮食减产而缺衣少食,也有不少鞑子因草地退化主动越关来投的,正好利用这些人力修边墙,这样做,也算是以工代赈,只是这样的话,粮食也得多调才行。”

    “陛下说的是,粮食的话,主要是靠南方,臣认为得限制南方改稻为桑,改革税制,对种稻种桑采取不同税率。”

    “只是要做到这一点,得先清田!”

    桂萼这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张璁跟着出列道:“臣附议!”

    但杨一清和赵璜这时则变了色。

    朱厚熜知道张璁和桂萼是锐意革新的。

    但现在……

    他还需要杨一清帮自己完成军事上的改革,不好加剧内部矛盾,也就在这时笑着说:

    “清丈这事先不谈,先看看粮市情况,如果粮价真因为大修边墙要飞涨,就只能如此了。”

    朱厚熜这话是说给不愿意清丈的杨一清等大臣们听的。

    杨一清也把这话听了进去。

    他知道,要想天子不清丈,那自己这些不想清丈的官僚就得杜绝粮食问题出现。

    因此,杨一清也就继续对朱厚熜说:

    “如陛下所言,要募集边民,广建边墙,就得增加九边粮食的供应量,尤其是眼下大同,亲军卫中的金吾卫既然去了大同,那大同本地存储的军粮消耗只怕会更快,就使得九边的粮食要更加充裕才行,而要让九边粮食充足,也得改制,比如开中法似乎需要纳粮开中,是否需要在边镇组织军民进行更大规模的屯田,或者想其他办法的筹粮制度,这些都需尤其是要派一个大员专门统筹此事。”

    “另外,俺答入寇必然因为拒绝和贡和气候转冷而加剧,宣府和大同,宜设总督统筹军务,蓟州和辽东也一样,宜设总督,避免双方边臣只乐于把鞑子往对方引,而不积极于加强边备事,只顾捞钱。”

    “那就设一个宣大总督,让蔡天祐担任,蓟辽总督,让严嵩担任。”

    “朕不管他们用什么法子,都要让的军民不能缺粮,同时还能在将来供应更多军民建边墙!”

    朱厚熜这时说道。

    杨一清拱手称是。

    朱厚熜不得不承认,杨一清到底是在边镇做过多年督抚的大臣,对边务的确能提出很多真知灼见,也很清楚边臣更想捞钱的尿性,知道他们甚至会为了放心捞钱而不惜行贿鞑子,让鞑子去给别的边镇找麻烦,这样就能显得他们的防区表现不是最差的。

    而如今,宣大总督和蓟辽总督,集中事权,的确很有设置的必要。

    而也正因为杨一清军务上非常熟稔,所以,在议起这事的时候,张璁等在一旁基本上插不上话。

    不过,朱厚熜记得,在原本的历史上,杨一清应该是督抚入阁为首辅的最后一位文臣。

    因为在杨一清之后,好像越来越多的大臣开始只从翰林清流中选,乃至到嘉靖后,阁臣尤其是首辅基本上都只有在京做官的经验,没有在地方为政的经验。

    带兵的经验就更不用说了。

    甚至,在京做官也只是在国子监、翰林院、礼部这几个清贵衙门迁转。

    这也就使得大明执政官越到后期越不通实务,越容易被底下负责具体事务的官僚蒙蔽,进而导致在他们之上的皇帝也跟着被蒙蔽。

    大明的统治阶层似乎越到后面越有意识的让当国执政不通实务,而不仅仅是不让皇帝不通实务。

    朱厚熜不想这一幕继续出现,所以,他现在,会有意识的,把自己信任的大臣,调到地方任兵宪和督抚官。

    比如严嵩就被他安排成了河南巡抚。

    熊浃如今也从太仆寺少卿升为了四川巡抚。

    昔日的武选司郎中蔡天祐如今也成为了大同巡抚。

    张璁因为在御前看见杨一清在皇帝面前对军务侃侃而谈,而自己这些人插不上嘴,也有些想关于翰林官改革的思路出现。

    同历史上他后来提出让翰林官下部和下地方历练一样。

    “加强边备以外,还得增加京师精锐,为将来能够主动进攻俺答做准备。”

    “无论如何,被动防御都没有主动进攻好。”

    “更重要的是,既然要灭鞑靼,同化鞑靼人,那就得先从掳掠其人口为我们所用开始!”

    “以前,国朝只以节财裁军为主,不需要那么多人,但现在是要增财增军,还要大兴工程,那就需要更多的人。”

    “何况,如今宗室改革和军改,让更多的人获得了免役的恩典,也就需要更多出力的同化之民。”

    “所以,攻守得易形,从鞑靼掳掠我们的人口,变成我们掳掠鞑靼的人口,让鞑靼慢慢失血,失血到那些鞑靼贵族拥有的部民几乎与国朝一势豪之家拥有的家奴数量差不多的时候,则鞑靼就会名存实亡!”

    “而要实现这一切,首先就是要京师的兵马足够多,多到能在戍卫京畿的同时,还能随时起一支大军去草原征讨不臣,招抚部民!”

    “增加京师的精锐,就要先增加庶弁将,这样才能通过他们练出更多的兵。”

    “要有更多的庶弁将,就得重振京卫武学,同时加强武举的作用!”

    “通过武举考选出能为国家战将之士,进而再让他们通过京卫武学培养,使其将来成为朕最忠勇最善战的将校。”

    朱厚熜这里又说起京师扩军和重振军事学堂的事来。

    朱厚熜说后,就对杨一清吩咐道:“这件事,就由元辅亲自来督办!毕竟元辅带过兵,驭过将,也知兵法,适合为朕培养将校。”

    “臣遵旨!”

    杨一清立即回了一句。

    他很愿意为嘉靖做这样的事。

    因为他知道这意味着,他在嘉靖这里的价值还依旧很大。

    张璁这个锐意革新的天子宠臣就还代替不了他。

    张璁看着杨一清在天子面前侃侃而谈,的确有些内心有些不是滋味。

    但他也无可奈何。

    且说,俺答不久后也收到了使者带来的朱厚熜回信。

    “明国皇帝传话给大汗说,战场上得不到的赎罪资格,就别指望派个使者就能得到赎罪资格。”

    “若真要和贡,那大汗就先自己去请罪。”

    啪!

    “啊!”

    使者向俺答说完后,正喝着马奶酒的俺答,当场就把半碗马奶拍在了案上,来一个“俺答盖奶”。
(快捷键 ←)上一章:第四百二十章 天子独治难免,没谁可以教朕做事! 返回《嘉靖承明》目录 下一章:第四百二十二章 南京勋贵认怂,嘉靖太强势!(快捷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