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码下载APP

无广告读最新章节

手机扫码下载APP

无广告读最新章节

平板电子书网 » 穿越小说 » 大唐,我妻武则天最新章节列表 » 第382章 薛仁贵的阳谋

最新网址:www.qiqixs.info

第382章 薛仁贵的阳谋

文/左百户
推荐阅读:最佳女婿 万族之劫 重生八零锦绣军婚 斗破苍穹 邪王追妻:废材逆天小姐 奶爸的异界餐厅 邪王追妻:废材逆天小姐 极品全能学生 都市超级医仙 诸天投影
    刘仁轨对这一结果并不意外,挥了挥手。

    “下去休息吧。”

    刘仁愿道:“卑职不累。”转头朝高侃问:“高兄,你不是被陛下派去瀚海都护府吗?那里的事解决了吗?”

    高侃道:“遇到了些麻烦,正想向都督调一万兵马。”

    刘仁愿愣道:“要调兵?难道东突厥人要作乱?”

    高侃道:“现在虽不会,但确实已有作乱倾向,故而需得防范于未然。”

    刘仁愿迟疑了一下,道:“眼下营州即将对倭国对手,兵马怎能轻调?”

    高侃道:“我只是想将属于瀚海都护府的一万骑兵,调回云中。”

    刘仁愿顿时不乐意了。

    他在虾夷这般奔波,就是为了促成虾夷与大唐联手,共同讨伐倭国。

    如今倭国正是混乱之时,只需皇帝一道旨意,营州就能发兵倭国,怎能这时候分散兵力,去管瀚海的突厥人?

    “高兄,事有轻重缓急,眼下朝廷重心在倭国。你也说了,东突厥之事,并不急,可以先放一放。”

    高侃道:“事也有内外之分,突厥人之患在内,应优先解决。”

    刘仁愿道:“我看高兄是急着立功,分不清主次了。”

    高侃皱了皱眉,没有做声。

    原本他在营州,被皇帝调去瀚海都护府,错过了熊津港大战,功劳被姜恪给抢了。

    眼瞧着姜恪和刘仁愿都因为此功,封了大将军,他心中自然不好受。

    偏偏刘仁愿得了便宜,还出言讥讽。

    正当他要发作时,刘仁轨咳了一声,道:“你们要吵,别在我这里吵,去跟陛下说!”

    高侃愣了一下,道:“您的意思是?”

    刘仁轨道:“瀚海都护府的事,是陛下亲自委派,你要增兵,老夫也不敢擅决,所以你还是回京一趟,向陛下禀告情况为好。”

    “仁愿,你也回京一趟,将虾夷的情况跟陛下说明。”

    两人对视一眼,齐声领命。一路策马南行,回到长安时,已到了五月中旬。

    这一路上,刘仁愿听高侃提到皇帝派出一位使节,正在出使倭国,心中有些焦急,怕皇帝不打倭国了。

    进长安城后,他马不停蹄,直奔皇宫,高侃自然不愿落后,也跟他一起进了宫。

    两人进入朱雀门后,沿着承天门大街一路疾行,很快来到承天门外通传。

    没过多久,内侍小楼奉王伏胜之命过来,引着两人进入太极宫。

    皇帝并不在甘露殿,两人跟着小楼一路向北,很快来到临湖殿,在百步之外的一处廊厅处,停了下来。

    远远看去,观水台上,已被改造成一处露天的办公场所,龙椅面朝南海池,风景秀丽。

    几名内侍宫人举着云伞,站在龙案后面,遮阴挡阳。

    皇帝却并未坐在龙椅上,而是站在不远处的围栏前,凭栏而立,怀里抱着太平公主。

    栏杆前的池水前,咕噜咕噜不断冒着气泡,一群五颜六色的鱼儿正在水面上跃动,鲜活可爱。

    这些鱼便是唐朝最为名贵的鱼,锦鲤。

    唐朝锦鲤名贵到什么程度呢?不仅不能吃,就连贩卖锦鲤,都要打六十大板!

    原因不仅仅是锦鲤寓意吉祥,充满神秘色彩,还因为它叫“鲤”鱼,和“李”相通。

    这些鲤鱼如此兴奋的在水面上跃动,是因为李治正在给它们喂食。

    喂的吃食,是武媚娘亲手做的一种桂花糕饼。

    李治将捏碎的糕饼,扔到池子里,顿时引起一片哄抢,他怀里的太平公主就会“咯咯”直笑。

    太平公主也要喂,小手一甩,手中的糕饼碎屑,根本扔不远,都落在栏后的草丛上了。

    父女俩喂的正起劲,王伏胜来到李治身边,低声道:“陛下,两位将军都过来了。”

    李治侧头看了一眼,点了点头,将太平公主递给了江保傅。

    “太平,你先回立政殿吧,耶耶要处理点政事。”

    太平公主问:“那耶耶晚上过来吗?我可以陪耶耶下棋。”

    其实太平公主根本不会下棋,只知道将棋子摆来摆去,玩着玩着,就变成过家家了。

    李治摸了摸她的小脸,道:“今晚耶耶要去蓬莱殿,你让母亲陪你玩吧。”

    太平公主道:“那我用了晚膳,能去蓬莱殿找耶耶玩吗?”

    李治皱了皱眉,没有做声。

    一旁的江尚宫忙道:“公主殿下,待会奴婢陪您玩吧。”

    太平公主年纪虽小,却很会看大人脸色,她瞧出李治不可能陪她了,只好应了一声,趴在江保傅肩上,很快被抱走。

    李治走到椅子上坐下,命王伏胜将两人传了过来。

    两人见礼毕,李治先看向刘仁愿,笑道:“刘卿终于回来了,此行可有收获?”

    刘仁愿简短的将情况说明。

    李治听说他竟然逼着虾夷首领,将参与杀死唐军的虾夷将领和士兵杀死,点了点头。

    “做得不错。”

    刘仁愿道:“陛下,虾夷人既然已经处置了那些人,臣以为此事可以过去了,不妨与他们联手,共同对付倭人。”

    李治抬手道:“对付倭人,朕自有主张,你还有什么要汇报的吗?”

    刘仁愿见此,也不好再多说什么,低声道:“臣已汇报完毕。”

    李治这才将目光看向了高侃。

    去年,高侃被李治派到瀚海都护府,调查东突厥的情况,一直没有消息,连今年正日都没有回来。

    李治正觉得疑惑,也不知他调查的怎么样了,便问:“高卿,朕派你去瀚海,应该已有一年多了吧,你可调查清楚了?”

    高侃拱手道:“回陛下,臣已经查清楚了,东突厥内部,确有叛唐之心,但敢于叛唐的却不多。”

    李治用手指敲了敲桌子,道:“这么说来,已经有部落敢于叛唐了?”

    高侃道:“是的,一共有两个部落,分别是白登部和执失部。”

    李治看了他一眼,道:“以卿之能,在瀚海这么久了,不会只为了调查他们吧?”

    高侃道:“陛下圣明,臣本打算顺手解决了他们,再向陛下回报,只不过,事情却并不太顺利。”

    “哦?”

    高侃道:“若是普通的部落,臣会联合其他部落,讨伐他们。可白登部和执失部,是东突厥二十四部中,最强的两个部落。”

    “这两大部落首领,一个叫阿史德温傅,被称为突厥最聪明的人,另一人叫阿史那奉职,是东突厥最强大的勇士。”

    “这两人联起手来,臣并无十足把握对付。也担心东突厥那些部落,临阵反水。”

    “所以这一年来,臣暗中谋划,使用了各种手段,终于成功让这两个部落分裂。”

    李治点了点头。

    他就觉得奇怪,高侃怎么去了那么久也不回消息,原来已经在着手对付他们了。

    其实这也有些难为高侃了。

    若不是瀚海都护府的兵力,都被调到营州,高侃完全可以复制当年擒拿车鼻可汗的方法,活捉这两个酋长。

    如今,却因瀚海兵力不足,只能采用这种费时费脑的法子,挑拨离间,让他们内斗。

    高侃接着道:“原本臣的计划,已接近成功,只要引诱这两大部落打起来,两败俱伤,臣再联合其他部落,便能彻底解决这个隐患。”

    李治见他停顿了一下,问道:“出现什么意外了吗?”

    高侃道:“陛下,前阵子,您是不是派薛将军前往燕然,调查白马商社?”

    李治挑了挑眉,道:“确有其事,怎么,这事还与白马商社有关?”

    高侃道:“薛将军调查完白马商社后,给臣写了一封信,说他在审理白马商社时,发现他们暗中与东突厥的某个部落,进行过交易,卖出过大量马匹。”

    “经臣调查,他们交易的对象,就是白登部的温傅!”

    李治奇道:“突厥人为何要买马?”

    高侃肃然道:“臣也觉得奇怪,温傅占据的地方,是瀚海地区最富饶的一片水草,他部落的牲畜非常多,马匹充足,根本不必买马。”

    “更奇怪的是,根据薛将军的消息,他们购买马匹用的是黄金,突厥人缺少黄金,不可能用黄金交易。”

    一旁的刘仁愿此时也听得入了神。

    李治问道:“可查出缘由?”

    高侃拱手道:“臣去年岁末,没有回长安向陛下朝拜新年,就是为了调查此事,总算查清楚了。”

    “温傅并不是替自己买的马,而是替驱度寐国买的马。”

    驱度寐国。

    几个月前,李治才从李勣口中听到过这个国家的名字,当时按照李勣的说法,驱度寐也是辽东极北的一个国家。

    原以为离得很远,不想竟在暗中与白马商社交易。

    “驱度寐到底在什么地方?”李治好奇道。

    高侃道:“据臣调查,驱度寐国正在迁移,他们原本位于肃慎北方,后来败给了肃慎人,向西迁移,到了室韦人的北方。”

    “结果他们又败给了室韦人。后听说铁勒人西逃,漠北之地无主,于是继续向西迁移。此时他们的位置,应该在瀚海和燕然两地的北面。”

    李治心中一动,道:“莫非北蛮人就是他们?”

    高侃道:“臣也是这般猜测。驱度寐人应该是想要进入漠北地区,故而与温傅暗中勾结。”

    李治听到这里,也明白了。

    “你担心驱度寐人插手进来,无法控制局面,所以才没有动手。”

    高侃道:“陛下圣明,臣本想向营州调一万人马回瀚海,以防万一,不过营州那边,似乎也有战事,刘都督便让臣来向陛下汇报。”

    李治听完后,沉吟不语。

    这时候若是从营州撤兵离开,很可能让周围的国家会错意,以为大唐不打算再对倭国动手。

    他们见大唐不动手,自然也不会轻举妄动,这并不符合李治眼下的大计。

    如果不从瀚海调兵,可以选择燕然都护府的兵马,也可以从关中调兵北上。

    燕然都护府的兵马最近,而且是薛仁贵的旧部,让薛仁贵领兵支援,万无一失。

    李治清了清嗓子,道:“既然如此……”正要下旨时,忽见远处快步奔来一名内侍,手中拿着份奏疏。

    “陛下,户部急奏!”那内侍弯着腰,将奏疏捧过头顶。

    李治拿过奏疏一看,脸色大变,立即道:“召两省六部九卿主官和副官,在甘露殿觐见!”

    迈步朝甘露殿急行,走了几步,似乎才想起高侃二人,朝二人挥手道:“你们先回去休息,此事改日再议。”

    两人面面相觑,一时间都不知发生了何事。

    武媚娘站在立政殿的庑廊下,抬头望着天空,凤眉紧蹙。

    明明才五月份,却比往年更加燥热,天空中的太阳炽热热的,仿佛已经到了盛夏一般。

    “咚咚咚!”

    一阵脚步声响起,张多海像一颗皮球一样滚了过来,满头大汗。

    “殿下,打听清楚了,果然是旱灾,江南五州大旱,自二月之后,便一场雨没下过了。”

    武媚娘淡淡道:“慌什么?贞观二年,关中大旱,逼得百姓卖子,还不是挺过来了。”

    张多海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笑道:“殿下说的是,这几年一直未发生大灾,去年丰收,常平仓和义仓都是满满的,确实不必担心。”

    武媚娘继续望着天空,问道:“陛下呢?”

    张多海道:“正在甘露殿,召集群臣,商议救灾事项。”

    武媚娘道:“派人去听一下,可有朝臣提到后续灾害的预防?”

    每次旱灾之后,都容易产生蝗灾和水灾,故而旱灾往往都被称为第一大灾。

    张多海领命去了。

    大半个时辰后,便来回报:“回殿下,张柬之向陛下提到此事,陛下已做出安排。”

    武媚娘点了点头,既然有朝臣提起,她便不必多费口舌提醒皇帝了。

    甘露殿的临时朝议,一直持续到下午酉时,李治任命卢承庆为抗灾大臣,前往江南救灾。

    接下来几日,李治的精力都放在救灾事项上,将高侃的事给忘了。

    高侃见皇帝迟迟不召见自己,只好主动入宫求见。

    然而当他再次提到调兵时,李治却拒绝了,只说眼下江南旱灾,后续还可能有水灾、蝗灾,此时不宜动兵。

    高侃无可奈何,只能告退出宫,心中颇为烦闷。

    他觉得温傅已经察觉到了他的目的,很可能会有所行动,到时侯若是出了变故,他一年多的筹谋,都将白费。

    高侃思虑再三,只好去找薛仁贵,向他求助。

    薛仁贵将他引入书房,请他坐下,沉声道:“高兄,眼下陛下精力都在救灾之上,就算我去找陛下说话,只怕也无用处。”

    高侃叹了口气,道:“就怕再等下去,温傅会提前做乱,到时我那些布置,不仅无功,还会有过。”

    薛仁贵默然不语,高侃在瀚海的布置,相当于是在逼迫突厥人叛唐。

    倘若不能迅速控制,导致瀚海大乱,将来肯定会有御史弹劾高侃。

    他沉思良久,缓缓道:“高兄,眼下之局,只有一个办法。”

    高侃忙问:“什么?”

    薛仁贵缓缓道:“我在收拾白马商会的时候,发现一件事,白马商会的几处草场,恰好位于燕然都护府边境,与东突厥部落相邻。”

    高侃道:“不错,白马商会的那片草场,位于饮马河以西,河东是东突厥二十四部落之一的舍利部。”

    薛仁贵道:“你要对付的是温傅的白登部吧?”

    高侃道:“是的。”

    薛仁贵道:“听说他占据的水草,是阴山以北,最好的一片水草。”

    高侃道:“是的,他占据乌兰草地西边一半,东边一半由执失部占据。”

    薛仁贵微微一笑,道:“和我所知一致,如此就有办法,让他成为突厥二十三州的敌人。到时不需你动手,其他突厥部落,就会联手对付他。”

    高侃问:“怎么做?”

    薛仁贵道:“明日你和我一起去面圣,让陛下将饮马河西边,原本属于白马商会的一大片草场,划分给东突厥。”

    高侃讶道:“这是何意?”

    薛仁贵道:“这片草场划给东突厥后,东突厥二十四州部落,会怎么划分这片草场?”

    高侃沉吟了片刻,目光一闪,大喜道:“我明白了,要划分的话,只有迁移。如此一来,整个二十四州,都会向西迁!”

    西边多出一块土地,那么只能将这片土地,分给东突厥最西边的几个部落。

    这些部落得到草场后,也必须从东边吐出一些草场,让给东边的部落。

    得到的草场大于吐出的草场,所以是得利的。

    那些东边的部落,得到草场后,也会吐出一部分小一些的草场,让给更东边的部落。

    如此依次效仿,最终所有部落,都得到一片大的,吐出一片小的,向西边挪了一段距离。

    总体来说,每一家得到的草场都增多了,都能得利,只有温傅的白登部例外。

    他的草场面积虽然增加,但因为西迁,让出了最肥美的草场,总体来说是吃大亏的。

    只有他一人吃亏,别人都得利,他自然站到所有人对立面。

    到时他若不同意迁移,所有突厥部落,都会联手对付他!

    若是他同意了,对部落发展不利,白登内部的人定会对他不满,甚至可能内乱。

    这就是一个阳谋,无论温傅怎么选,都只有弊端。

    次日一大清早,薛仁贵陪同高侃一起面圣,将计划与李治说了,请求将白马商社的几处草场,划到瀚海都护府。

    李治听到不用调兵,就能解决问题,当即同意了高侃的请求。

    当天下午,高侃便带上李治的旨意,策马离开长安城,朝云中返回。
(快捷键 ←)上一章:第381章 霸道的唐使 返回《大唐,我妻武则天》目录 下一章:第383章 谁不同意,就是跟天可汗作对!(快捷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