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qiqixs.info
第二卷 胡骑细柳折 第一百二十章 南北战策(十四)
大唐新秩序 本章字数:7552 大唐新秩序txt下载
ps:
感谢九雷正天、朝朝暮暮的打赏。另:明后天老饭要去昌平开会,更新不能保证,需要看情况再定,抱歉了。
天佑二年(公元905年)冬,十一月二十五日,诸侯联军与燕军在泽州以北的薄河泉决战, 参战的诸侯联军总兵力十七万人,燕军为八万人,鏖战至寅时,诸侯联军崩溃,燕军取得了辉煌胜利。
因为燕军拥有大规模的骑兵力量,致使失败的诸侯联军遭受重大伤亡,此战诸侯联军战死三万余人,被俘十万有余,大部分都是在逃亡的路途上被杀死或抓获的,逃回高平的,只有寥寥数万。燕军方面,战死五千余人,受伤一万余,其中轻伤七千多人。
元从亲军都指挥使王彦章死于陌刀之下,找到的尸身自右肩向下分成两片,装殓他遗体的梁军降俘有数人当场呕吐。
厅子都指挥使王晏球在逃跑的路上为赵州军骑兵截住,力战不降,身中数十弩而亡。
建武军节度使朱友宁率残部困守薄河泉东五里外的郑村,坚守三日后,被燕军放火烧死,尸身无法辨认。
镇**节度使张归厚于战场上向燕军请降,被押送至泽州看押,等待着燕王李诚中的最终判决。
荆王马殷被燕军当场俘获,押送途中意欲逃跑,被箭矢射死。
郭启期和王师克临阵转进,诈取泽州东北、高平正东的战略要点陵川,随后向燕军献城。陵川是白陉在河东的入口,上连壶关。下连泽州,燕军获得陵川,等于彻底封锁了白陉,同时也打通了南北之间的联系,整个燕军连成一片。将诸侯联军完全包围在了高平地区。
到目前为止,诸侯联军还有二十余万人,其中康怀英的保义军、杨师厚的武宁军、贺德伦的滑州兵都没有什么大的折损,尚堪一战。梁王没有太过怪责不尽全力的王宗佶和李神福,反是对二人好言安抚――此时的诸侯联军再也承受不起什么变故了。
但建武军、元从亲军和厅子都、镇**、保大军的损失,直接伤到了梁军的根本,这些军队都是梁王可以拉出来野战的主力,如今却几乎尽数覆灭,让梁王越想越急、越思越冷,回到高平后没多久便一病不起。
如果要论对梁军打击最重的。无疑是朱友宁的战死。朱友宁是梁王亲侄,自幼聪敏、熟悉兵事,随梁王从军以来,在围剿秦宗权、争夺河南的大小百战中,逐渐成长为梁王手下独当一面的帅才。宣武与河东的历次争霸之中。朱友宁都被赋予统领方面之责。在军中威权卓著。
在梁王的麾下体系中,朱友宁、氏叔琮和葛从周堪称三大帅才之一,都是可以让梁王交托大局的人物,哪怕是军中头等勇将王彦章、王晏球的的折戟,都没有朱友宁战死对梁军的影响那么深重。梁王气痛攻心,直接病倒。
另外,氏叔琮的保大军损失了一大半,同样对梁军的影响颇深。氏叔琮是另一个可堪大任的帅才,但与朱友宁和梁王的血缘关系不同,他和葛从周一样。能够独当一面,依靠的是自己部曲的实力。手下那些百战沙场的老兵折损,使氏叔琮的实力骤然下降,现在再让他统领方面之责,其余将领绝不会轻易信服。
十多万人的折损,也许所带来的唯一好处就是,粮食又可以多支撑个十来天。但现在的问题是,诸侯联军已经没有了决战的勇气,就算能多坚持几天,对挽回大局又有什么用?
梁王重病,无法议事,只能授权敬翔,召集紧急军议,商讨下一步对策。
仅仅相隔十来天,节堂上坐着的人就空了一半,朱友宁、张归厚、张存敬、李思安、王彦章、王晏球、马殷、郭启期、王师克……或死活降,都已不在此间,让敬翔看得是心中一片怅惘。
军议是在沉闷的气氛中召开的,议来议去,也没议出个什么章程来,眼前的局势已经很明显了,别看大军的兵力于燕军仍旧不低,甚至还多一些,但燕军堵住了南北两头,已经稳稳占据了优势,别说现在士气低迷,就算能够垂死一搏,也要人家肯跟你搏一番才行啊。燕军只要守住了石后堡、泽州和陵川,只需一个月工夫,大军就得轰然解体,人家凭什么跟你硬拼?
直到傍晚,梁王于病榻上传来一张纸条,军议才算有了初步的结果。
诸侯联军向燕军求和,燕军放开通道,让联军撤出河东。梁王承诺,向天子请诏,恢复燕王爵位,承认燕王对整个河北及辽东的统治,并以河东之地纳入燕国。这是一份相当于承认战败的求和条件,梁王终于拉下了颜面,军议重将尤其是梁王麾下众人,都深感屈辱。
只是形势如此,又能怎样?于是李振临危受命,前往潞州,商谈议和之事。
梁王崛起二十年间,但凡有涉及军国大事的出使游说,向来由李振出面,他口舌犀利,善于察言观色,为宣武体系内的“纵横家”。只是以前向来是出使劝降,或者是游说联合,从未有过“求和”之举,就算“求和”,全是“诈和”,行欺骗之计,哪儿会如今日这般真个前去求和?
李振满载着众将臣僚们的希望,离开高平后,穿越长平通道,来到石后堡前。他报出自家名姓之后,燕军驻守石后堡的士兵也不认得,但听说是“梁王使者”,还是飞快回去禀告了。
于是李振在石后堡哨卡前等待片刻,然后进入石后堡前哨;等待片刻,进入石后堡前寨;又等待片刻,进入一座军营;继续等待片刻,被领到石后堡中营……这一天就算过去了。
一天里,他先后见到了伙长、都头、指挥、指挥使、都指挥使及各级虞侯军官。将来意翻来覆去说了一遍又一遍,但到了夜里,仍然没有看到统制一级的军官,幽州军统制孟徐兴、点检王义簿、司马薛继盛都去潞州参加临时军议了,至今未归。
李振只得在石后堡中营暂且安歇。当夜辗转反侧,无法入眠。他自认乃是天下间都数得上名的重臣权要,哪里受过这种待遇,心头很是不忿。不过李振却想岔了,这是整个燕军体系的特点――遇事逐级上报,并非轻视和羞辱他。
转过天来,李振及随员二人被燕军护送至潞州,沿路之上,可见大队大队的军士正在向南开拔,各式车架组成的长龙一眼望不到边。来到高大的潞州城下。就见城头旌旗招展,城上城下满眼都是兵马,整座城池都成了一座巨大的兵营。
只是路上的所见所闻,边让李振惊骇不已。他暗自思忖,燕王仅仅以河北一地。如何招募得来这许多大军。而且看这些行伍的气势,竟然都是训练有素的,全然不是用来充数的民夫!
李振没有见到燕王本人,据说昨日潞州军议后,燕王便由陵川前往泽州了,说是要慰问和表彰立功的军士。李振对此有些怨气,他去天下任一一方诸侯处,都能得到最高礼遇,无不是诸侯本人相迎,有些势力小的诸侯。在李振面前甚至卑躬屈膝。可燕王倒好,宁愿去南边阅军,也不在潞州稍候些时日,难道燕王不知,他此来是商谈军国大事的么?
在潞州官衙中接见李振的,是韩延徽。说起来,李振与韩延徽也算老相识,当日天下诸侯齐聚东都之时,韩延徽曾代表燕王参逢其会,那时候的李振意气风发,韩延徽则屡次碰壁,两人之间地位何其悬殊。他知道此人在燕王帐下授的是将军之阶,但担负的职责,却半文半武,一定程度上与自己有所类同,也属于军中谋士。
既然见不到燕王,李振无奈,只能打起精神头来,和韩延徽周旋。
“振此来,是送燕王与诸位,一场好大富贵的!”李振开口便气势十足。
韩延徽读书不少,若是放在太平之时,也足以去应付朝廷的科考,他在燕王帐下,主要职责便是统战,也就是在外系之间捭阖纵横,其实本质上也是“纵横家”,故此并没有被李振的话所“震慑”――好为惊人之语,这是纵横家的常用手段。
见韩延徽脸色平静,没有适时接上一句“君何出此言”,只是笑吟吟的望着自己,李振忽然感到有些气馁。但话必须说完,他也只能就着这句“惊人之语”,继续侃侃而谈。
“臧明老弟今春之时去过洛阳,也知如今天下大势,当日天子分封诸侯,却独独缺了河北与河东,为兄甚为燕王遗憾。某家梁王殿下其实并无意与燕王为敌,所谋全为复仇――臧明老弟也当知晓,宣武与河东,征战经年,积下了多大的仇隙。李鸦儿虽然死了,但其子仍在,且僭称‘伪王’,不仅不来洛阳赴盟,反则整兵备战。
大唐隙裂垂百年矣,梁王殿下实不愿天下黎庶再受战乱之苦,迫不得已方才兴兵讨伐李氏‘伪王’,只观天下诸侯云集响应,便可知梁王大义!奈何燕王受‘伪晋王’挑唆,不知其中究竟却出兵相助,不得已,梁王殿下才与燕王交兵,实在是令人叹息!
但今非昔比,李氏伪王一脉已诛,天下动乱之源已去,梁王殿下为大唐计,为百姓计,愿与梁王止戈息争,从此之后,天下承平,百姓安居乐业,岂不甚好?
当然,梁王殿下是诚意昭然,甘愿让出整个河北,从此与燕王隔河而治。若是燕王俯允,梁王殿下言道,可向天子保奏,恢复燕王之爵,立国为燕,并附赠泽潞二州,以为大礼。从此以后,燕王可为一国之君,建庙堂社稷于幽州,传子孙万世于春秋。帐下官佐,亦可为开国之臣,封侯戴伯,宁不远矣!呵呵,臧明老弟在燕王麾下,可谓社稷重臣,就算国公之位,想必也不算难事!
如今向天子奏拟的本章都已齐闭,只需燕王点头,则天下再无兵事,诸侯荣华富贵可期!……当然,若是臧明老弟将来之封爵不甚满意,为兄拼却几分薄面,也要说动梁王亲自为臧明老弟具本,国公之位是绝对跑不了的!”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info/txt/xiazai23955.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info/23955/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info/book/23955.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一百二十章 南北战策(十四))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八宝饭谢谢您的支持!!
感谢九雷正天、朝朝暮暮的打赏。另:明后天老饭要去昌平开会,更新不能保证,需要看情况再定,抱歉了。
天佑二年(公元905年)冬,十一月二十五日,诸侯联军与燕军在泽州以北的薄河泉决战, 参战的诸侯联军总兵力十七万人,燕军为八万人,鏖战至寅时,诸侯联军崩溃,燕军取得了辉煌胜利。
因为燕军拥有大规模的骑兵力量,致使失败的诸侯联军遭受重大伤亡,此战诸侯联军战死三万余人,被俘十万有余,大部分都是在逃亡的路途上被杀死或抓获的,逃回高平的,只有寥寥数万。燕军方面,战死五千余人,受伤一万余,其中轻伤七千多人。
元从亲军都指挥使王彦章死于陌刀之下,找到的尸身自右肩向下分成两片,装殓他遗体的梁军降俘有数人当场呕吐。
厅子都指挥使王晏球在逃跑的路上为赵州军骑兵截住,力战不降,身中数十弩而亡。
建武军节度使朱友宁率残部困守薄河泉东五里外的郑村,坚守三日后,被燕军放火烧死,尸身无法辨认。
镇**节度使张归厚于战场上向燕军请降,被押送至泽州看押,等待着燕王李诚中的最终判决。
荆王马殷被燕军当场俘获,押送途中意欲逃跑,被箭矢射死。
郭启期和王师克临阵转进,诈取泽州东北、高平正东的战略要点陵川,随后向燕军献城。陵川是白陉在河东的入口,上连壶关。下连泽州,燕军获得陵川,等于彻底封锁了白陉,同时也打通了南北之间的联系,整个燕军连成一片。将诸侯联军完全包围在了高平地区。
到目前为止,诸侯联军还有二十余万人,其中康怀英的保义军、杨师厚的武宁军、贺德伦的滑州兵都没有什么大的折损,尚堪一战。梁王没有太过怪责不尽全力的王宗佶和李神福,反是对二人好言安抚――此时的诸侯联军再也承受不起什么变故了。
但建武军、元从亲军和厅子都、镇**、保大军的损失,直接伤到了梁军的根本,这些军队都是梁王可以拉出来野战的主力,如今却几乎尽数覆灭,让梁王越想越急、越思越冷,回到高平后没多久便一病不起。
如果要论对梁军打击最重的。无疑是朱友宁的战死。朱友宁是梁王亲侄,自幼聪敏、熟悉兵事,随梁王从军以来,在围剿秦宗权、争夺河南的大小百战中,逐渐成长为梁王手下独当一面的帅才。宣武与河东的历次争霸之中。朱友宁都被赋予统领方面之责。在军中威权卓著。
在梁王的麾下体系中,朱友宁、氏叔琮和葛从周堪称三大帅才之一,都是可以让梁王交托大局的人物,哪怕是军中头等勇将王彦章、王晏球的的折戟,都没有朱友宁战死对梁军的影响那么深重。梁王气痛攻心,直接病倒。
另外,氏叔琮的保大军损失了一大半,同样对梁军的影响颇深。氏叔琮是另一个可堪大任的帅才,但与朱友宁和梁王的血缘关系不同,他和葛从周一样。能够独当一面,依靠的是自己部曲的实力。手下那些百战沙场的老兵折损,使氏叔琮的实力骤然下降,现在再让他统领方面之责,其余将领绝不会轻易信服。
十多万人的折损,也许所带来的唯一好处就是,粮食又可以多支撑个十来天。但现在的问题是,诸侯联军已经没有了决战的勇气,就算能多坚持几天,对挽回大局又有什么用?
梁王重病,无法议事,只能授权敬翔,召集紧急军议,商讨下一步对策。
仅仅相隔十来天,节堂上坐着的人就空了一半,朱友宁、张归厚、张存敬、李思安、王彦章、王晏球、马殷、郭启期、王师克……或死活降,都已不在此间,让敬翔看得是心中一片怅惘。
军议是在沉闷的气氛中召开的,议来议去,也没议出个什么章程来,眼前的局势已经很明显了,别看大军的兵力于燕军仍旧不低,甚至还多一些,但燕军堵住了南北两头,已经稳稳占据了优势,别说现在士气低迷,就算能够垂死一搏,也要人家肯跟你搏一番才行啊。燕军只要守住了石后堡、泽州和陵川,只需一个月工夫,大军就得轰然解体,人家凭什么跟你硬拼?
直到傍晚,梁王于病榻上传来一张纸条,军议才算有了初步的结果。
诸侯联军向燕军求和,燕军放开通道,让联军撤出河东。梁王承诺,向天子请诏,恢复燕王爵位,承认燕王对整个河北及辽东的统治,并以河东之地纳入燕国。这是一份相当于承认战败的求和条件,梁王终于拉下了颜面,军议重将尤其是梁王麾下众人,都深感屈辱。
只是形势如此,又能怎样?于是李振临危受命,前往潞州,商谈议和之事。
梁王崛起二十年间,但凡有涉及军国大事的出使游说,向来由李振出面,他口舌犀利,善于察言观色,为宣武体系内的“纵横家”。只是以前向来是出使劝降,或者是游说联合,从未有过“求和”之举,就算“求和”,全是“诈和”,行欺骗之计,哪儿会如今日这般真个前去求和?
李振满载着众将臣僚们的希望,离开高平后,穿越长平通道,来到石后堡前。他报出自家名姓之后,燕军驻守石后堡的士兵也不认得,但听说是“梁王使者”,还是飞快回去禀告了。
于是李振在石后堡哨卡前等待片刻,然后进入石后堡前哨;等待片刻,进入石后堡前寨;又等待片刻,进入一座军营;继续等待片刻,被领到石后堡中营……这一天就算过去了。
一天里,他先后见到了伙长、都头、指挥、指挥使、都指挥使及各级虞侯军官。将来意翻来覆去说了一遍又一遍,但到了夜里,仍然没有看到统制一级的军官,幽州军统制孟徐兴、点检王义簿、司马薛继盛都去潞州参加临时军议了,至今未归。
李振只得在石后堡中营暂且安歇。当夜辗转反侧,无法入眠。他自认乃是天下间都数得上名的重臣权要,哪里受过这种待遇,心头很是不忿。不过李振却想岔了,这是整个燕军体系的特点――遇事逐级上报,并非轻视和羞辱他。
转过天来,李振及随员二人被燕军护送至潞州,沿路之上,可见大队大队的军士正在向南开拔,各式车架组成的长龙一眼望不到边。来到高大的潞州城下。就见城头旌旗招展,城上城下满眼都是兵马,整座城池都成了一座巨大的兵营。
只是路上的所见所闻,边让李振惊骇不已。他暗自思忖,燕王仅仅以河北一地。如何招募得来这许多大军。而且看这些行伍的气势,竟然都是训练有素的,全然不是用来充数的民夫!
李振没有见到燕王本人,据说昨日潞州军议后,燕王便由陵川前往泽州了,说是要慰问和表彰立功的军士。李振对此有些怨气,他去天下任一一方诸侯处,都能得到最高礼遇,无不是诸侯本人相迎,有些势力小的诸侯。在李振面前甚至卑躬屈膝。可燕王倒好,宁愿去南边阅军,也不在潞州稍候些时日,难道燕王不知,他此来是商谈军国大事的么?
在潞州官衙中接见李振的,是韩延徽。说起来,李振与韩延徽也算老相识,当日天下诸侯齐聚东都之时,韩延徽曾代表燕王参逢其会,那时候的李振意气风发,韩延徽则屡次碰壁,两人之间地位何其悬殊。他知道此人在燕王帐下授的是将军之阶,但担负的职责,却半文半武,一定程度上与自己有所类同,也属于军中谋士。
既然见不到燕王,李振无奈,只能打起精神头来,和韩延徽周旋。
“振此来,是送燕王与诸位,一场好大富贵的!”李振开口便气势十足。
韩延徽读书不少,若是放在太平之时,也足以去应付朝廷的科考,他在燕王帐下,主要职责便是统战,也就是在外系之间捭阖纵横,其实本质上也是“纵横家”,故此并没有被李振的话所“震慑”――好为惊人之语,这是纵横家的常用手段。
见韩延徽脸色平静,没有适时接上一句“君何出此言”,只是笑吟吟的望着自己,李振忽然感到有些气馁。但话必须说完,他也只能就着这句“惊人之语”,继续侃侃而谈。
“臧明老弟今春之时去过洛阳,也知如今天下大势,当日天子分封诸侯,却独独缺了河北与河东,为兄甚为燕王遗憾。某家梁王殿下其实并无意与燕王为敌,所谋全为复仇――臧明老弟也当知晓,宣武与河东,征战经年,积下了多大的仇隙。李鸦儿虽然死了,但其子仍在,且僭称‘伪王’,不仅不来洛阳赴盟,反则整兵备战。
大唐隙裂垂百年矣,梁王殿下实不愿天下黎庶再受战乱之苦,迫不得已方才兴兵讨伐李氏‘伪王’,只观天下诸侯云集响应,便可知梁王大义!奈何燕王受‘伪晋王’挑唆,不知其中究竟却出兵相助,不得已,梁王殿下才与燕王交兵,实在是令人叹息!
但今非昔比,李氏伪王一脉已诛,天下动乱之源已去,梁王殿下为大唐计,为百姓计,愿与梁王止戈息争,从此之后,天下承平,百姓安居乐业,岂不甚好?
当然,梁王殿下是诚意昭然,甘愿让出整个河北,从此与燕王隔河而治。若是燕王俯允,梁王殿下言道,可向天子保奏,恢复燕王之爵,立国为燕,并附赠泽潞二州,以为大礼。从此以后,燕王可为一国之君,建庙堂社稷于幽州,传子孙万世于春秋。帐下官佐,亦可为开国之臣,封侯戴伯,宁不远矣!呵呵,臧明老弟在燕王麾下,可谓社稷重臣,就算国公之位,想必也不算难事!
如今向天子奏拟的本章都已齐闭,只需燕王点头,则天下再无兵事,诸侯荣华富贵可期!……当然,若是臧明老弟将来之封爵不甚满意,为兄拼却几分薄面,也要说动梁王亲自为臧明老弟具本,国公之位是绝对跑不了的!”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info/txt/xiazai23955.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info/23955/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info/book/23955.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一百二十章 南北战策(十四))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八宝饭谢谢您的支持!!